首页 > 地市 > 正文

深化教育改革 振兴乡村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发布时间: 2019-04-28 14:53 【浏览字号: 来源:
  近年来,洛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把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以下简称“两类学校”)建设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实施教育扶贫的精准举措,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因地制宜、系统推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
  
  一、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凝聚“两类学校”建设工作合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洛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市委常委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两类学校”建设,纳入公共服务体系重大专项和每年的民生实事,统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改善“两类学校”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二是科学规划布局。编制《洛阳市“十三五”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洛阳市加快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优化“两类学校”布局。三是建立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将“两类学校”建设管理工作纳入脱贫攻坚重要内容,每季度开展一次督导检查,市人大、政协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有效推进工作落实。强化政策激励,设立专项奖补资金,2017年以来着力对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奖补。
  
  二、整合资源、提高标准,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基础建设
  
  一是不断加大保障力度。紧抓国家、省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改薄”“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等政策机遇,统筹资金安排,优先整合用于“两类学校”建设。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投资约23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287所,新增寄宿生约9万人。目前,我市9个县(市)有农村寄宿制学校501所,基本实现了每个乡镇新建、改扩建1—3所标准化寄宿制小学,每3万人设1所寄宿制初中的目标。二是大幅改善食宿条件。在保障基本教育教学条件基础上,保障床铺、食堂等基本生活条件,消除“大通铺”现象,实现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加快学校食堂建设,逐步实现从课间加餐向食堂供餐模式转变,从零星配餐向完整午餐转变。加强校园食品安全防控,加强学生食堂管理,严把食品采购、操作流程、环境卫生关,确保寄宿学生用餐安全卫生。合理配置供餐品种,持续改善学生膳食结构,按照每生每天不低于4元标准提供营养膳食,保证寄宿学生吃饱吃好。三是全力保障校园安全。始终把校园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两类学校”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为新建、改扩建学校配备标准化消防和应急照明设备,校门、宿舍等关键位置安装摄像头和报警装置,宿舍区配备急救箱。坚持“坚固、安全、适用”的标准加强农村校舍和生活设施建设,对低标准校舍进行安全加固及功能提升,确保校舍安全,形成适宜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三、建强队伍、优化管理,切实提升“两类学校”办学水平
  
  一是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全面落实教师三项补贴政策,严格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2018年为2.6万名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5519万元。严格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对乡村教师按工作年限给予适当补贴,2018年共发放5868.75万元。严格落实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生活补助,分别按照不低于40%和80%的标准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生活补助,2018年为1.3万名寄宿制学校教师发放生活补贴1064万元。二是着力优化师资队伍。积极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着力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农村的教师队伍。2013年以来招聘特岗教师6857人,服务9县(市)102个乡镇近600所学校。2016年启动市级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目前,已招录培养小学全科教师1084人,其中,省计划634人,市计划450人。完善编制核定和岗位聘任改革,在落实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基础上,小规模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倾斜1名教师编制。同时,在确保“两类学校”中高级教师职称结构比例和岗位比例不低于城镇同学段学校的基础上,适当提高1—2个百分点。三是全面推行一体化办学。按照“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的原则,将乡镇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教师纳入一个学校统一管理使用。大力实施城乡学校“手拉手”对口支援计划,2019年底将实现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有城区学校对口帮扶,着力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
  
  下一步,洛阳市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全面提升“两类学校”办学水平,积极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着力增强教育发展保障能力,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以教育发展高质量推动洛阳经济发展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