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办学十余年来,学校始终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把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现从三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把握育人核心,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质量理念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校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做好人才培养质量的顶层设计,制定了《商丘学院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学校严抓“课堂教学”育人的主阵地,从教师、课程、课堂、学生四个层面加强内涵建设,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多措并举,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一)实施课堂教学提升工程,提升课堂教学整体水平。学校为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做实课程教学改革过程,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整体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水平,制定了《商丘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活动实施方案》,通过举办名师讲坛,聘请省级教学名师、校级教学名师和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等优秀教师给全校教师进行观摩示范课,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展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和帮助教师教学技能提升。
(二)挤“水”添“金”,提升质量打造“金课”。打造有深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制定了《商丘学院课程建设规划》《商丘学院课程质量标准与评估办法》《商丘学院“金课”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按照“层次递进、重点建设”的指导思想,通过校级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金课”建设,培育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推动课堂革命,助力“金课”建设。课堂教学是“金课”的主阵地、主渠道和主战场,学校制定了《商丘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活动实施方案》《商丘学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积极推动课堂革命,助力“金课”建设。构建了“三三一”督导模式,实现“听课评课、专项检查、师生评价”教学质量监控三个新常态,丰富“听课评课、专项检查、师生评价”教学质量监控三个新内涵,形成一套教学质量监控闭环连锁新模式,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四)匡正师德师风,引导教师回归育人本分。学校扎实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实施,建立宣传、教育、考核、奖惩、监督“五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制定了《商丘学院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向李芳同志学习争做‘四有’好老师”、“学习时代楷模成就出彩人生”等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五)实施“三风”引领工程,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制定了《商丘学院教风学风考风建设的实施方案》,构建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突出“三风”建设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成才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氛围。修订了《商丘学院考试工作规程》,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出台《商丘学院本科生考研奖励及专项经费使用办法》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评建质量年”活动为契机,抓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发展
(一)师德师风建设,展示教师风采。近几年,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如最美教师杨朝霞,李芳式好老师曹玉梅,青年教学名师梁建委等。5名教师荣获“河南省文明教师”,6名教师荣获河南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60多名教师荣获“师德先进个人”和“教书育人标兵”。我校“党建研究中心”入选河南高校高端智库联盟首批理事单位。
(二)抓课程建设,培育系列“金课”。开展了课程评价,举办了“线上线下互补课堂教学设计”、“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制作”、“雨课堂和蓝墨云班教学辅助软件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等“金课”建设系列培训讲座,拓宽教师视野,引导教师思考改革,为打造线上“金课”奠定基础。召开专题会研究优慕课、学堂在线、超星泛雅、智慧树等课程平台功能,为建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提供便捷的课程平台。建设了2间虚拟仿真实验室,召开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经验交流会,助力虚拟仿真“金课”建设。举办了教师技能大赛和教师板书设计与书写大赛,打造建设线下“金课”。目前,学校立项建设了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评选出97门优质课,33门校级精品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5门校级“金课”。
(三)搭建教学平台,助推课堂革命。通过制度和政策激励,引导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推动课堂革命。2018年,立项建设校级教改项目90多项。马克思主义学院提出了“一多四结合,章章节节有收获”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对教师要求构建“讲、读、写、看、说、唱、演、行”多课型、多途径、多样性,灵活机动的多维教学模式,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课上课下结合、线上线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四结合”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要求“章章节节有收获”增强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达到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入心入脑的效果。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充分利用超星尔雅、智慧树、爱课程、学堂在线等网络平台,借助雨课堂、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现代教学辅助软件开展辅导、讨论、答疑、考核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目前,已经有96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四)以“三风”建设,建树优良育人氛围。通过实施“三风”引领工程,教师的教风更加端正,学生的学风更加浓厚,考试教学更加纪律严明,教学各环节规范有序,学生取得成绩优异。三年来,评选了河南省优秀班集体57个,校级先进班集体86个。324名同学被评为省优秀毕业生,57名同学被评为省优秀学生干部,179名学生被评为省三好学生。《盲徒》在中共河南省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组织“崇尚科学、抵制邪教”主题的教育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先锋国旗班·共筑青春梦”和“红旗班”获得第二届河南省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成果三等奖,“思德讲堂”入选2018年度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计划,“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工程”被授予2018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称号。目前,全校师生秉承“弘德明志、知行合一”的校训,形成了严谨踏实、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
(五)抓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美誉度。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民办学校”、“改革开放四十年河南省优秀民办高校”、“河南省民办学校先进办学单位”、“河南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最美大学校园”、“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高校维稳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在“校友会2019中国民办大学排名”中跃居第30位,跻身中国民办大学30强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