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关心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省委系列会议精神,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职院校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加强内涵建设,重点工作得到高质量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学校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校党委切实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切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在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重大规划安排中,推动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在学校落地生根。
一、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党委坚持把党建工作摆在全校工作的首要地位,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坚持“对标争先、巩固阵地、抓实载体、强化内涵”工作思路,用“十个抓”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感召力、引领力和执行力,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学校事业发展高质量。
一是抓理论武装。创新“四个一”模式(学习一个专题、研究一个问题、达成一项共识、推动一项工作),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发挥以上率下示范引领作用,党委书记上专题党课,基层党组织书记、思政课教师、优秀辅导员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结合,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教育全覆盖。
二是抓活动载体。开展“创先争优”“说说身边好党员”“党支部风采展示”等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基层党建与扶贫工作相结合,扶贫、扶志、扶智同推进,教工党员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开封市委的高度评价。
三是抓阵地建设。学校将党建专项经费纳入学校预算,每年安排党建经费200万元,保障党建工作的开展。按照“六有”标准,建设了19个规范化党员活动室。
四是抓特色品牌。开展“一支部一品牌”活动,创新支部组织生活方式,组织开展“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青春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师说书语,春蕾行动”等特色支部活动。通过积极选树培育党建工作标杆党总支和样板支部,以点带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增强党建品牌效应,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战斗力和凝聚力。2018年,学校教工道桥党支部成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五是抓融合发展。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紧密融合,通过将党支部建在顶岗实习单位,促进学生思想和专业水平双提升。通过抓“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抓思政课程改革工程、抓党支部建设工程、抓创新创业工程、抓“党建+”工程、抓师生公寓改善工程等系列党建业务融合工程,促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六是抓工作规范。抓牢抓实“三会一课”,开好年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各项制度落实情况专项检查,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编印《党员发展有关工作文件汇编》《党支部工作实用手册》,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
七是抓工作创新。开展党建工作创新研究,支持71个党建工作创新项目研究。校党委书记主持编撰出版了《高校党建工作知识问答》,用理论指导实践,提升了党建工作水平。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对全校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形成了党建促业务发展的17个出彩点。
八是抓条件保障。选优配强教师、学生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足额配强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务工作队伍。制定《组织员选聘和管理办法》,在二级学院党总支配备专兼职组织员,进一步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力量。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三年来,内培外引高层次人才30余人,聘请21名能工巧匠和专业领军人才成立大师工作室,落实人才强校工程。落实兼职党支部书记、委员工作补贴和党务干部“双线”晋升机制。
九是抓典型选树。深入开展典型选树工程,挖掘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发挥榜样的价值引领作用。学校先后涌现出了全省高校“大美学工”、河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河南省教学能手、首届“河南最美大学生”“最美水院人”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激励广大师生党员时刻对照优秀榜样,从榜样身上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把榜样的力量融汇到实际学习工作当中,投身学校各项中心工作中。
十是抓责任落实。制定了《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制度》等10个制度,认真开展日常考核和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抓意识形态工作述职考核评议,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评价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组织负责人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通过跟踪监督和责任追究,推动管党治党责任真正落实到位,形成大抓基层、抓好基层的鲜明导向。
二、擦亮“四张名片”,引领学校事业全面出彩
通过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科研与社会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成果不断创新,“四张名片”(一流的人才培养水平、一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流的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一流的创新创业教育)更亮,引领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出彩。
(一)一流的人才培养水平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立足社会需求,面向未来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产育人”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努力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协调发展。学校有5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近三年,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397项。其中,获得世界级团体奖项3项、国家级团体奖项136项、省部级团体奖256项。“工程测量”国赛连续7次获得一等奖,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斩获全国“九连冠”。学校注重招生就业工作,积极拓展生源渠道,建设优质生源基地,生源质量逐年提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8%,第三方评价机构测评报告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在高职院校中排名河南省第一、全国第五。学校连续4届获得“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
(二)一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中资企业“交钥匙”工程。2018年7月,在赞比亚成立了首个海外分校——赞比亚大禹学院,培养当地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型人才,开启学校海外办学新纪元。2019年,学校将在南非开办大禹学院。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55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个,10个专业教学标准、2个行业标准获国(境)外认可。为21个国家培养了大批留学生,为我国“走出去”企业输送外籍技能人才。发挥学校专业和人才优势,先后承担了苏丹两座水电站水工模型试验、孟加拉国两座雨水泵站模型试验、赤道几内亚吉布洛上游调蓄水库工程整体水工模型试验、两期援建埃塞俄比亚风电场测绘等项目,用技术服务赢得了世界的掌声。学校入选“中国-中东欧职业教育国际联盟(中国区)”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中方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
(三)一流的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
学校以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为重点,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先后与自然资源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封市人民政府、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中国水电第十一工程局、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等校、政、行、企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共建“智慧水文协同创新中心”,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个。近三年,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46项、授权专利169项。2018年科研和技术服务年到账金额5700多万元。
(四)一流的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1+1+X”双螺旋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设12门创新创业类网络课程。投入2300万元支持双创载体和创新实训中心建设,设立创新创业基金360万元,建设67个创客工作室,成立35个创新创业类社团,实现创新创业精神与专业发展能力培养同步提升。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众创空间在孵企业,河南比尤特商贸有限公司营业额达900万元,开封顺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得风险投资200万元。
展望未来,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以内涵建设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创新发展,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学校事业发展高质量,实现历史名校复兴的“水院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助力中原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