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础 重服务 努力提升就业工作质量
发布时间:
2019-04-28 13:21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来源: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把促进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为推动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提高育人质量,夯实就业基础
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是就业高质量的基础,学院制定并深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创新和粗昂也教育引领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实施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战略。把“五业精神”与“四种关键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分类分层次精准施教,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倾力打造“技能之星”、“创业之星”和“服务之星”。二是实施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计划。以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为突破,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开设订单班、共建企业命名学院,开设“苹果A+雏鹰计划”“宇通”“金蓝领”等企业专班,探索现代学徒制,构建品牌显著、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三是实施毕业生双证书制度,突出技术技能培养特色。让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使课程与岗位需求相对接,实训课程设置占教学课时50%以上;坚持以赛促学,每年举办校内技能大赛,积极承办并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六环相扣,提升就业工作水平
一是构建联动机制。突出就业导向,建立了每两周一次二级学院工作例会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完善就业工作量化考核机制,将考核情况与招生计划、就业工作经费、评优评先及奖励相挂钩;将就业指导课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贯穿培养全过程,形成招就处牵头,各部门参与,二级学院配合,上下联动的就业工作大格局。
二是拓宽就业渠道。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企业开设订单班,开拓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基地;发动全院教职工,主动联系企业,寻找优质就业岗位;推行境外就业工程,开发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境外就业市场;与天基人才网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就业需求和招聘信息进行精准匹配,及时向毕业生推送就业信息。
三是加强就业指导。在学生入学之初,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举办毕业生就业成果展,引导毕业生积极主动就业,到基层建功立业;开展职业意识训练,对未就业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专项培训;师生结对,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一对一”指导,解决学生的个性化就业问题。
四是搭建就业平台。学院建立了就业网站,使学生更多更快的了解各种就业信息;还自行开发了就业服务系统,建立了由就业信息发布、用人单位信息库和在线咨询等组成的信息服务平台;同时搭建系列校园“双选会”平台,每年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学院牵头与省内九所职业院校一起组建了就业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五是持续跟踪服务。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台账,进行全程跟踪式就业服务,与未就业毕业生保持联系,持续提供就业服务指导;对已就业学生持续跟踪调研,了解各专业毕业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人工作生活情况;收集用人单位反馈意见,掌握就业市场供需最新动态,科学研判市场需求,把就业服务工作做细做深。
六是加大就业投入。学院在人员、资金和场地上保证投入,全力保障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实行了就业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各二级学院都由党政一把手负责;招生就业处下设市场部、信息部、服务部、指导部等4个部门,配备14名专职人员,各二级学院设有就业专干等专兼职人员达130人,同毕业生人数比达到1:46;每年提取全院学费收入的1%,作为就业专项经费纳入年初预算,近三年,投入就业经费年均超百万元;建造了2000m?的标准化就业指导中心,为用人单位和学生提供面试、指导、信息查询、办理各种手续和组织各类就业活动。
三、“四抓”促双创,创业促就业
一是抓教育:构建“一体多元分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形成了“普及教育+意向教育+精英教育”的“分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全覆盖。二是抓平台:搭建“1+2+N”实践平台,推动教学实践。“校、政、企”四方共建的中国中原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与微软(中国)协建河南省大数据双创基地,学院自建创客空间以及开放180多个实训室,为创新创业提供全天候的双创实践平台。三是抓服务:坚持“四个到位”,加强双创保障。学院为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做到了“四个到位”,即组织机构到位、顶层设计到位、工作机制到位和场所条件到位。四是抓扶持:多维支持促动创新创业实践。设立了保底不封顶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使创业工作有经费、创业项目有补贴、创业资金有保障。创业工作有力地带动了就业,每年毕业生创业人数上百人,三年带动就业千余人。2018年10月15日,胡春华在省委王国生书记的陪同下视察了我院创客空间,对学院抓双创促就业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曾荣获教育部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