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军民融合战略 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发布时间:
2019-04-28 13:17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来源: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委军民融合委员会办公室(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局)主管的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唯一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始终坚持“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依托军工、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依托军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高质量打造军民两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我省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德技并修、品学兼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依托军工组建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增强办学活力
学校始终坚持依托军工、服务社会,与行业企业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方法。2006年,经教育厅批准,成立了以省国防科技工业局为主导、以军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以学院为依托的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目前,职教集团成员单位52家,涵盖了航空、航天、船舶、电子、兵器、核工业以及民爆行业等军工领域。职教集团充分整合了我省军工行业的职业教育资源,集团成员单位借助职教集团这一合作平台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指导和咨询。按照行业企业提供的高技能人才规格和岗位任职标准,校企共建国家、省级质量工程项目70余项,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5个,联合研制人才培养方案315份,课程标准700多门;学校根据企业技术技能队伍建设需求设专业、育人才,近三年增设5个军工急需专业,联合研制人才培养方案28个、课程标准315门,开发教材25部,共建现代学徒制班38个、订单班32个。共建校外实习基地210个,选派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143名,共建大师工作室5个,捐助教学用仪器设备5000余万元,每年接收学生实训实习学校为集团企业开展“菜单式”学历教育和各级各类培训3000余人次,累计达50000余人次,为军工企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学校与集团成员企业共同建设投入多元、产权明晰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航空工程学院,与长安汽车集团、吉利汽车集团、中航国际厦门天马微电子集团等国内龙头企业实施联合培养,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职教集团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强后盾。
二、校企合作试点现代学徒制,培养军民两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自2010年起,我校从职业技能培训和普通高职教育入手进行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探索和实践,2015年8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学校和企业双方参与,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实现了招生与企业招工一体化、“双主体”培养一体化,形成了“培养模式和方案设计体现校企“双智慧”、学生具有学生员工“双身份”、培养过程体现校企“双主体”、教学条件体现校企“双优势”、培养质量体现校企“双保证”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共研、师资队伍共享、教学资源共建、培养过程共管、质量责任共担”的运行机制。3年来,校企联合建立“双主体”班8个、“现代学徒制”班24个、订单班32个,合作企业提供实习岗位500余个、带徒师傅200余人;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5个、专业核心课程标准29门,共同开发专业课程29门、教材34部,共建实验实训室13个;校企互聘共用双导师183名。2018年现代学徒制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近4000名学徒制学生到订单企业就业。
三、创新行动引领带动,优质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
学校抓住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机遇,统筹推进以国家优质校建设为龙头,以骨干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撑的“十大工程”( 治理体系完善工程、产教融合推进工程、工学结合深化工程、教师能力提升工程、信息技术应用工程、素质教育强化工程、质量保障完善工程、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基础条件保障工程、国际交流合作工程)建设,高质量完成44个(省级12个、校级32个)项目建设,在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实训基地及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教改、课程改革、社会服务、就业创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瞄准区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布局,集中优势力量建设了12个 “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高水平骨干专业(群)。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做合一等教学模式改革,主持制定专业教学标准3个;参与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5个,主持省级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2个;立项建设省级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立体化教材7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119个,搭建了集实训教学、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实践平台,建设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2个,完善了国家、省、校三级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获奖1120项。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科技成果奖2项。新增国务院、省政府津贴专家、中原“千人计划”名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省高校教学名师、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2人,在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兼职的教师20多人,学校办学对接军工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增大,服务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能力得到了持续增强。
四、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提升能力服务军民融合
利用校企双方各自优势,在集成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网络化数控加工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等多个领域开展协同攻关。成立了军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成员单位合作共建了柔性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和河南省工业网络嵌入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科研平台,完成科研项目27项,获得国家专利40项,为12家军工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改造30项,累计创造效益1520万元。学校与河南星光集团等共建的智能控制协同创新中心是河南省科技厅批准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先后为30多家军工企业完成智能控制技术服务60项,取得科研成果38项,为军工企业创造经济效益934万元。学校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河南北斗卫星导航平台公司共建北斗南阳分中心和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建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河南数据与应用中心南阳分中心,利用高分遥感卫星数据和北斗卫星定位信息,助力南水北调、河长制等国家重大项目,服务拆迁补偿、电动车定位等社会民生,并在生态环境、国土资源、农业农村等国计民生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在服务军民融合重大战略中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就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国家优质高职院校。2018年学校荣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