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学研创”职教生态圈 打造职教新样板
发布时间:
2019-04-28 13:04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来源: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历经10年改革探索,创三融、建四境,形成了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三融四境”办学模式,打造了河南省职业教育的“新样板”。
一、多元化办学,将专业学院转型为产业学院
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已经落地。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民权县政府合作,采取托管职教中心的方式,共建制冷技术学院,将制冷技术专业办到民权制冷产业聚集区,为提高民权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培养本土化人才、为本地企业在职人员提供培训等方面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2018年5月,制冷技术学院通过“驻厂包线”,承包了万宝冰箱企业一条生产线,把专业建在生产线上,把专业教学搬迁至生产车间,有效提升了学生“生产+服务+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为民权县制冷产业培养了大批高技术技能人才。
引进行业的市场、企业、人力、技术等优势资源,搭建行业、学校协同育人平台。2017年学校与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郑州电梯商会、河南巨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巨通电梯学院,开设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为电梯等特种设备行业培养人才。2018年,与河南省健美健美操运动协会、河南动力森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共建动力森林体育健康学院,为体育健身行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引进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研发等资源,为学校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技术研发提供合作平台。通过引厂入校,引入河南龙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电气类专业的生产性实训任务,并围绕产品项目与学校共建专业,通过“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资源共享”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2016年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资产国有、学校管理、企业使用”的“三权分置”改革,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龙翔电气学院,明确企业、学校在合作育人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共担培养权和共享收益权,从而将专业学院真正转型为产业学院。2017年与台湾友嘉集团共建友嘉机电学院;2018年与郑州宇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宇通汽车学院。
二、巧做加减法,将产业学院办成“产学研创”职教生态圈
学校通过巧做加减法,形成产业链、专业链、研发链、双创链四链相互作用的“产学研创”生态圈。
对产、研、创做加法。基于“产业”办专业,形成专业生态链;基于“产业+专业”搞科研,形成研发生态链;基于“产业+专业+研发”去创业,形成双创生态链;基于“科研+专业+创业”促进产业发展,形成产业生态链,互融互通,共同构成了产学研创职教生态圈。2016年学校与上海明匠合作,建成了国内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工厂,共建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共建明华智能制造研究院和机器人众创空间,形成了智能制造“产学研创”职教生态圈。2018年学校获批建设全省高职院校中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超硬材料智能制造装备集成重点实验室。
对新专业论证、老旧教材、传统考试、校园招聘做减法。学校取消专业论证会,新专业的设立由合作企业决定。学校减掉过时老旧教材,校企共同打造以行动为导向的“任务-完成、问题-解决”式跨领域融课程。取消专业课等课程试卷考试,变考试为过程考核,变作业为作品,变作品为产品,变产品为商品,用实实在在的创新创业成果和绩效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学校取消校园招聘会,学生从入学即实施学生职业规划和人才培养,选择专业等同于选定职业。通过减法,进一步优化产业学院的功能与结构,使之成为有温度、有生命、有智慧的“产学研创”职教生态圈。
三、产教一体化,将“产学研创”职教生态圈植入产业园区
学校将“产学研创”生态圈办到了企业、产业园区中,学生在真场景、真实习、真项目、真绩效“四真”环境下学习、生产、研发、创新创业,从而使产学研创生态圈更真实、更自然。
郑州华南城,是集商贸、物流等八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商贸物流城。2018年3月,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郑州华南城联合创办云商学院,依托华南城9大业态,1.8万家活跃商户构成的商贸物流生态系统,组建了会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供应链金融等商贸专业群,成立了电子商务生态研究所,形成了工作室制、学徒制、创业部落、合伙人制、驻厂包线等五种创业生态。
今年3月,物联网应用技术学院首批50名学生顺利入驻华南城,与郑州中科物联网公司联合打造物联网方向的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学校还将陆续把智慧能源学院、设计学院、航空学院等多个二级学院办到华南城中去。
四、一生一课表,为每一位学生定制个性化人才成长方案
学校对现有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打破传统教学行政班级、年级、专业的限制,在体育、思政课程改革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学生自主选课,实现“一生一课表”。学校还将“一生一课表”和“融课堂”平台数据在学习导航中实时展现,与企业共同打造可视化动态人才培养方案,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可视化、信息化、实现实时追踪,让学习路径、能力目标一目了然。
为更好地让人才培养方案落地,学校成立课程开发应用中心,与企业共同开发行动导向的“任务-完成、问题-解决”式跨领域融课程。学生在“产学研创”四境中学习,学校教师、企业工程师、研究院研究员、企业创业导师带领学生在四境中“做中学,学中做”,与学生一起成立工作室,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共同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