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学院六举措打造精准资助育人工程

2019-03-22 18:00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近年来,信阳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强资助育人工作队伍,运用“精准思维”做实做细学生资助工作。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经济资助的基础上,把“心理疏导”“感恩教育”“励志成才”“职业规划”等融入资助工作,使他们“增信心”“知感恩”“能自立”,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培训指导,推进资助育人队伍建设。党的十九大以来,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培训班,邀请思政专家到校讲学,指导做好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提升资助工作理念和能力。同时,选派资助工作专员参加省高校学生资助业务系统操作培训,指导辅导员高效完成相关信息审核。引导各学院形成辅导员研讨会制度,及时探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交流工作经验。通过一系列培训与交流,打造一支品质优秀、业务过硬的资助育人队伍,保证资助育人工作顺利开展。

  

  坚持“精准思维”,确保资助工作到位。学校每学年开学伊始启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通过入学缴费、困难认定申请等情况摸排,建立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积极建设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在线”等信息化采集平台,并在信息化、智能化认定困难等级基础上,辅以公平民主的人工修正,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同时,通过开展“精准资助基层行”等活动,下乡村、入基层,到贫困生家中了解真实情况,搭建学校、社会、学生家庭畅通的沟通机制和渠道,做到认定指标科学全面、认定过程民主透明、认定结果公正有效。

  

  融入“心理疏导”,彰显人文关怀。针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脆弱或存在心理危机、心理障碍的问题,学校把资助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团辅和导师课等集体活动不断提高困难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他们消除不良认知,准确定位自我,走出心理阴影,帮助他们树立符合党和国家要求,以及自身发展需求的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融入“感恩教育”,厚植爱国情怀。学校大力强化实践教育,突出情感体验,通过导师课、团课、党课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进社区、访贫困、助老幼,反哺社会,在行动中真正实现精神脱贫。学校每年组建的“资助宣传小分队”的同学们,在走访宣传中团结协作,完成了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角色转变,锻炼了实践能力,成为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大使”,为教育扶贫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融入“励志教育”,发挥榜样作用。学校资助工作主要包含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和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对贫困学生主要给予生活上的支持,采用隐性教育手段;而对于优秀学生则运用表彰先进等方式,实行显性教育。通过榜样人物评选和宣传活动,一批优秀学子成为了全校同学津津乐道的“小明星”。他们克服了家庭经济困难,勤勉学习,钻研专业,热心公益,投身实践,在国家和学校的帮助下,用智慧和汗水开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传播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正能量,成为了同学们竞相学习的榜样。

  

  融入“职业规划”,助力学子成才。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未来职业规划方面的意识比较浅薄,为了引导他们及早为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学校积极开辟发掘多种勤工助学岗位,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同时,积极拓宽校外的渠道,专门搭建了精准就业信息推送平台,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精准提供就业信息,向各大企业举荐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帮助他们真正脱贫,摆脱家庭经济困境。

  

  (信阳学院 杨芳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