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第34个教师节

河南工程学院:提升师资培养理念,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学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不断提升师资培养理念,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通过引进、培养、聘任等措施,建成一支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一、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一)保持师资队伍规模增长,确保教师聘用的数量和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坚持人才数量与质量并重,更加注重质量;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并重,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并重,更加注重学术带头人;学校引进和院(部)引进并重,更加注重院(部)引进。
  
  学校以每年新聘60名教师的速度补充教师队伍,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重点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注重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充实教学、科研岗位,确保一定的人才储备,改善新学科及热门学科教师队伍生师比过高的状况。同时,面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聘请一些博导及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艺术家、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承担相关教学科研任务或对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建设一支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二)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推进人才梯队建设
  
  进一步完善人才梯队的选拔、培养和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引进、培养一批国内有一定影响、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针,在不变更所属人事关系的前提下,采取柔性引进的方式,实施校内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制度,充分发挥校外优秀专家、学者和杰出人才对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的指导、推动作用,补充高层次师资力量。2017年学校出台了《河南工程学院引进人才类型与标准》《河南工程学院柔性引进人才暂行办法》。
  
  按照学校人才工程计划,逐步形成省部级及以上人才为第一梯队,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与杰出青年创新人才为第二梯队,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高校创新人才为第三梯队,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为第四梯队,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为第五梯队的人才格局,汇聚一支以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科队伍。
  
  (三)强化青年教师培养,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对新参加工作1年内或之前未在高校工作过的青年教师进行入职培训,实行导师制和助课制,建立传帮带联系,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作用;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培训,鼓励开展教学法研究;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讲课比赛、教案交流、教学展览和教学质量评估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注重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设立“博士基金”专项科研基金,修订高水平教学科研奖励办法,调动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每年选派10至2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博士后科研或做访问学者或开展学术交流。
  
  (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提升教师的工程素养
  
  健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互动”机制,加快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平台建设,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师资培养基地,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学校每年派出20至30名(含博士服务团),各学院暑假期间派出50至70名教师到企业、科研院所实践锻炼。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认识、了解企业生产一线基本知识,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技术设计及研发过程;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带学生实习或到企业挂职锻炼,熟悉企业全面工作,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工作;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教师,通过挂职或开展横向科研项目研究,解决企业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同时,了解生产前沿的科技动态和相关专业技术岗位群对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丰富专业教学内容,采集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所需要的各种专业实践技术资料。
  
  (五)创新人才组织模式,组建“双师双能型”学术团队
  
  以课程群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具有结构合理、规模适度、有良好的合作精神的教学团队。结合学科(专业)、行业现状,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建立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以相关院(部)、学科、科研平台为依托,组建应用型科技团队,开展能够形成明确学科方向,具有地域及行业企业特色与优势的应用性研究,增强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科研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加大国际交流力度,拓展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进一步加大海外优秀人才的招聘力度,面向海外公开招聘学科领军人物,确保每年新选录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员占一定比例。加强与国外有关高校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联合研究机构和师资培养基地,进一步加大国际交流范围、层次和力度,搭建国际交流舞台。每年除推荐教师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与我省的培训项目外,学校资助10余人赴国(境)外高校做访问学者、课程研修、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继续聘请外籍专家在学校担任兼职或全职教师,提倡中外教师共同备课,互相观摩教学,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
  
  (七)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
  
  按照教育部及我省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学科专业建设需要,确定教师岗位设置比例。教师系列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优先满足重点优势学科和团队建设需要,确保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骨干队伍建设需要。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岗位聘任制,加强岗位合同管理,建立并完善各级各类人员的职位分析制度,明确上岗条件和岗位职责,实行“按岗聘任、岗变薪变”。按照“德才兼备、重在实绩”的原则,探索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对教师发展的导向作用,将教师评价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岗位聘任、分配激励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各项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健全师资管理体制和后勤保障体系,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协同保障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一)师资总量稳步增长,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截至目前,全校教职工总数1559人,专任教师1294人,教授119人,占教师总数的9.1 %,;副高级446人(其中副教授360人),占教师总数的34.4 %,;博士290人,占教师总数的22.4%,;硕士教师749人,占教师总数的57.9%。
  
  (二)注重“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制度。制定了《河南工程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河南工程学院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暂行办法》《河南工程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等,明确“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格的认定条件,明确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形式、内容和考核办法。建立了教师定期赴企业实践制度,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赴企事业单位实践、挂职锻炼和科技服务,并针对不同教师规定了不同的实践内容和考核要求。
  
  教师赴企业挂职实习期间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中向“双师双能型”教师予以倾斜。《河南工程学院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量化计分办法(暂行)》中规定,在聘期内累计有下厂锻炼或挂职锻炼一年以上经历、或取得非教师系列的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获得国家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为职称评审的必备条件。
  
  学校现有“双师双能型” 教师538人,占专任教师的41.5%;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双能型”教师531人,占比43.21%。学校积极引进校外智力资源,改善教师结构,增强办学实力,聘任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内的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100余人,聘请274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9.60%。
  
  (三)人才数量逐年增加,学术团队逐步形成
  
  学校强化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针对新入校的青年教师,通过助教制、导师制、岗前入职培训等形式,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具备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针对有一定教学经验、科研能力的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鼓励他们到国内外重点高校做访问学者,做博士后研究,到企业和生产一线锻炼,不断提高其学术水平和工程素养;针对那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学校通过教学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人才等计划,促使其快速成长,成为学科中坚力量。
  
  学校积极推进学术团队建设工作。为全面提高学校学科建设水平,推动教学、科研事业全面发展,积极采取措施,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组建了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学术梯队。截至目前,学校有特聘教授6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省管优秀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杰出人才1人,杰出青年1人,省高校创新人才9人,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4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27人,校级学科带头人25人,校级专业带头人43人,校级教学名师12人。同时,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内的客座教授100余人。现有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组建了2个省级教学团队,16个校级教学团队。
  
  (四)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人事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
  
  学院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先后出台了《河南工程学院教师培训培养管理办法》《河南工程学院(境)内外高级专家聘任和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同时,大力推进校内人事分配制度、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二级单位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进取发展的机制。不断改革职称评聘工作制度,实行了量化计分办法,职称评聘工作日益成熟,在推动学校教学和科研发展中起到了政策引领的作用,激发了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教师队伍以合同管理为切入点,实现了直聘制、代理制等多种聘用模式,顺利完成了校内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奠定了良好基础。
  
  (河南工程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