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第34个教师节

河南理工大学: “四个改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河南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基本理念,牢固确立服务教育教学的“一个目标”,紧扣增加数量和提高素质的“两个重点”,突出引进与培养结合、引人与引智结合、激励与约束结合的“三个结合”,努力实现师生比例结构改善、学位学历结构改善、学缘年龄结构改善、职称梯队结构改善“四个改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省高等教育作出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1979年,学校仅有专任教师388人,中高级职称共有234人,占师资队伍总数的60%,但其中大部分是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人数不足10%。2004年后,学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先后五次修订《引进和稳定人才暂行办法》,专任教师队伍增长迅速,每年新增博士研究生50-80人。到2009年,专任教师总数已经达到1560人,其中教授147人,博士382人,师资队伍规模及职称、学位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目前,学校专任教师已经达到2282人,绝大多数教师拥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高级职称1010人,高级职称占比为44.2%,基本建立了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竞争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二、主要做法
  
  (一)目标引领,全面做好队伍建设顶层设计
  
  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与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在历次《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中均明确提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健全高水平人才引育体系,完善岗位聘用与评价考核机制,建立人才集聚机制,全面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学校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40年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累计投入经费数亿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学校先后引进(培育或双聘)院士12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3名,“千人计划”专家5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杰出人才)8名,省科技创新人才(杰出青年)14名,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24名,省百名优秀青年拔尖人才4名,省特聘教授2名,省级教学名师10名,省优秀专家13名,省二级教授23名等。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发展态势良好。
  
  (二)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引智提升工程
  
  学校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每年修订《引进和稳定人才暂行办法》,创新高水平人才引进政策,以国家、省部级平台为依托,以高水平领军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为重点,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积极引进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水平人才。同时,注重发挥基层单位在人才引进中的作用,建立“学院初评推荐、学校终评确定”的人才引进模式,人才引进质量逐年提高,职称、年龄、学历和学缘等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大批高水平人才的加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学科创新水平和教育综合实力。
  
  (三)梯次培育,深入推进英才培育工程
  
  学校根据发展战略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为目标,以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确保教学质量为根本,分类分层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师发展体系,包括面向全体青年教师的《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旨在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的《关于实施“博士化工程”的若干意见》、对优秀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的《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实施办法》、对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带头人进行重点支持的《“太行学者”发展计划实施办法》和《“太行名师”发展计划实施办法》等。
  
  “太行学者”和“太行名师”两项计划实施以来,共遴选“太行学者”44人、“太行名师”23人,从中培育出了一批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师德标兵、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全国相关学科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等。
  
  (4)集聚合力,扎实推进团队建设工程
  
  为更好地发挥领军人才作用,学校建立了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为依托,由人事、教务等职能部门和相关学院协同组织,以“核心教授+创新(教学)团队”为基本运行模式的团队建设机制,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和学术群体。近三年来,学校新增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创新型科技团队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4个,新增3个省级教学团队。学术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合力进一步凝聚。
  
  三、主要成效
  
  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安全生产、能源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长期致力于相关科学研究,将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技术运用于教学,承载起培养工矿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历史责任,为民族工业振兴、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特殊贡献。
  
  “瓦斯地质理论”首创于河南理工大学,是几代学人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积累沉淀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编写出版了第一部瓦斯地质教材——《瓦斯地质概论》,并在地质工程、安全工程专业率先开设《瓦斯地质学》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改革成果《瓦斯地质学科的创立与课程建设》于1993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瓦斯地质学》教材于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课题组主要成员张子戌教授成为学校首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同时,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中的应用、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也已编入教材,进入课堂;“多功能通风安全实验装置”“矿山通风安全仿真实验系统”等研发设备已成为实验教学仪器并在全国原煤炭高校本科教学中广泛采用。
  
  学校目前建有科技部、教育部、安监总局、测绘局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33个,有力支撑了学科专业的发展与教学平台建设。其中安全学院以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为依托,建成安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高建良教授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安全工程实验中心获准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