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第34个教师节

【河南省优秀班主任】许昌高中:陈俊峰

  陈俊峰,许昌高级中学。1994年河南大学毕业后到许昌高中工作,2002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在班主任工作中,陈老师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默默奉献,得到了学生的拥护,受到家长、同事以及领导的好评。2010年评为“许昌市优秀班主任”,2011年评为“许昌市优秀教师”,2015年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16年被聘为“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教育实践专家”,2017年评为“河南省优秀班主任”,2018年5月,被遴选为 “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
 
  风雨润桃李,硕果满杏坛
  
  陈俊峰参加工作24年,担任班主任21年。他深知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担负着塑造灵魂的重任。他认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和根本就在于去唤醒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管带哪种类型的班,陈老师都努力把它打造成一个纪律严明、团结向上、勤奋努力、朝气蓬勃的集体,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由于长期担任班主任,逐渐摸索出一套较好且实用的班级管理办法,形成了独特的带班风格。所带班级大多班风好,学风正,凝聚力强,所带高三毕业班在高考中也都能取得良好成绩。陈老师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很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陈俊峰所带的高三毕业班及所教的语文学科在高考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15年,他所带1520班(文科)在许昌市高考文科前10名中占了4人,分别是第3、4、5、6名。全班51名学生有48人上一本线。2018年,学生韩瑞颖以全省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陈峻峰热爱班主任工作,撰写了不少德育及班级管理方面的文章也为许昌市的班主任工作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德育论文《教育是“唤醒”的艺术》在河南省“大爱无声铸师魂”师德论文评比活动中,获省级一等奖。2013年11月,中原名校首届德育论坛在济源一中举行,来自全省30多所高中名校的班主任及400多名教育工作者就班主任工作进行交流和研讨。组织者从众多班主任中遴选了包括陈峻峰在内的6位班主任作为代表作有关班主任工作的专题报告。陈老师的德育论文《班主任工作实战兵法》入选《中原名校首届德育论坛优秀成果汇编》。2015年10月,中原名校第三届德育论坛在鹤壁高中举行,陈峻峰的教育论文《班主任工作艺术》入选《中原名校联盟第三届德育论坛优秀成果汇编》。
  
  黑发积白霜,热血沃新花
  
  在班级管理上,陈峻峰认为班主任要用心、尽心,要多想办法。他倡导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及知识背景,采取个性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
  
  陈峻峰带的2011届的班里有一个姓李的学生,学习很努力,成绩本来不错,但到了高三,由于他对自己要求高,压力太大,导致成绩很不稳定,越考越差。成绩后退,他的父母都很着急,常给陈峻峰打电话说孩子的事。陈峻峰劝家长不要给孩子压力。孩子妈妈说,没有给他压力。可李同学说一定要考好一本,考不上就不能原谅自己。结果是越想考好越考不好,最后竟然一到考试就害怕,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二模考试第一天离开考还有十多分钟时,李同学妈妈给陈峻峰打电话,说李同学早上说不参加考试了,但妈妈硬逼着他来学校。陈峻峰赶紧找到李同学所在的考场,一看,李同学正坐在那抹眼泪呢。当时离考试开始只有5分钟了,陈老师把李同学叫出来就说了几句:好好考试吧,只要不考零分就行,然后就拍拍他的肩膀让他进考场了。
  
  考完试后陈老师本想找李同学好好谈谈,但一想前面已找到他谈了好几次,时间也不短,但没什么效果,再谈话恐怕也不会有效果。想了想,就写了一首小诗给他,这首诗只有这样4句:人生立大志,固宜多磨难。拼将忧愁泪,化作辛勤汗。后来陈老师一直未找李同学谈话,虽然看到他的情绪一天比一天好,但陈老师心里还是不太不踏实,担心他考不好。幸运的是,高考他考了600多分,报了提前批次,被武汉一所非常不错的军事院校录取。2011年教师节,李同学给陈峻峰发短信,说他正在山里军训,很累很苦,但一想起陈老师写给他的那首诗,心里就仿佛有一股暖流流过,顿时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
  
  今年8月16日,陈峻峰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是他2011年毕业的一个学生打来的。这位张姓学生告诉陈峻峰,过几天他将和蔡同学一起去看望老师,并说他和蔡同学已经订婚,不久就要结婚了,到时候想请陈老师当证婚人。末了,他问陈峻峰:您还记得当年“约法三章”的事吗?陈峻峰怎么能记不得呢,当年在高三的时候,张同学和蔡同学谈恋爱谈得火热,急得张同学的妈妈夜不成眠,于是对儿子采取了严防死守之策,弄得母子关系十分紧张。
  
  作为班主任的陈峻峰,一方面多次和张同学的妈妈交流,让她不要着急,平心静气的看待这件事,心平气和的处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又分别找张、蔡二位同学谈话。陈峻峰把两人叫到一起,对他们说:老师理解你们的情感,不愿意做“棒打鸳鸯”的事。因此,为了你们的学业及未来的幸福,我建议我们来个“约法三章”:一、把感情放在心里(上大学之后可以公开),在学校特别是教室里,不能有亲密的言行。二、努力学习,互相督促,在学业上共同进步。三、理解父母,不同父母闹别扭,有问题交给老师处理。对于这样的“约法三章”,两个学生欣然接受,郑重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最后,陈老师又说,在这个事情上老师是开明的,也是严肃和认真的。“约法”一立,自当遵守,心中牢记,违者必究。
  
  后来的事情也就比较顺利了,张同学考上了郑州大学,蔡同学考上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后,张同学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的研究生,蔡同学则考取了郑州大学的研究生。再后来,张同学研究生毕业留在北京工作,蔡同学则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如今,二人在北京汇合,又准备在北京成家立业,真可谓是一段佳话。对于担任出自同一个班的两个亲学生的证婚人,陈老师心中也是充满期待的,这一次,陈老师可是第二次承担这样的“光荣”任务了。
  
  慈心扶孤弱,接力传爱心
  
  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陈峻峰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也关注他(她)们的生活及心灵,对遭遇挫折甚至厄运的学生,能提供热心而及时的帮助。
  
  1994年下半年陈峻峰刚参加工作,就担任了班主任,他的班里有一个来自河南禹州的学生小杨。他发现这个学生身体瘦弱,时常神情凝重,郁郁寡欢。经过了解,知道这个学生家境特别不好,母亲长年卧病在床,父亲是长途运输司机,身体也不好。陈峻峰多次找他谈心,鼓励他坚强地面对生活。可没想到就在小杨入学两个月的时候,厄运突然降临了,他的母亲病情恶化,去世了。小杨父亲因劳累悲伤过度,在小杨母亲离开仅20多天后也突然去世了。不幸的小杨,无所依傍,只能选择退学。“绝不能让小杨失学,更不能让他成为被社会遗弃的孤儿!”这是横亘于陈峻峰心头的信念。于是,他在班里召开了一个以“送一缕温暖,献一片爱心”为主题的班会,号召全班同学共同帮助小杨。然后又把情况向学校领导作了反映并寻求支援,在校领导的动员下,全校师生都行动起来,一共为小杨捐款6000多元钱,解决了小杨的生活费用,学校也免除了他的学杂费。
  
  在学校及陈老师的帮助下,小杨逐渐摆脱了悲哀,卸下了沉重的心灵负担,找回了直面厄运的勇气,1997年,小杨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深圳和上海工作,有了很好的发展。2007年初,小杨和陈峻峰联系,决定从当年3月开始,每月从工资中拿出400元钱,资助母校的贫困生。陈峻峰帮助他确定了两个资助对象,一个是808班(理科班)的小丹,来自鄢陵县,父母都是农民,收入很低,姐弟两人都在上高中,小丹曾因家庭经济困难一度产生了辍学念头。一个是811班(文科班)的晓凡,父母都在南方打工,属于“留守学生”,家庭也十分困难。2008年6月这两个学生高中毕业了,小丹考入郑州轻工业学院,晓凡考入了中山大学。小杨的资助,给予了她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使她们得以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应该说,正是在陈峻峰的帮助和影响下才造就了这一段“爱心接力”的佳话。
  
  忠孝两全难,子报父恩轻
  
  2017年11月,陈峻峰的父亲身患重病在郑州住院,需要他前去陪护。可此时,陈峻峰正带高三毕业班,课程紧,任务重,分身乏术。为了不耽误课,不耽误工作,陈峻峰常常上完课,忙完一天的工作后才急急忙忙赶往郑州,陪护父亲一个晚上之后,第二天一大早又急急忙忙赶回学校上课。身为教师的父亲也理解他,总是让他不要耽误学校工作,在医院里老是催促他快回去。
  
  过年的时候,因高三假期短,陈峻峰也只能陪伴父亲几天。陈峻峰一直想着等到高考结束了,在暑假里可以好好地陪护父亲一段时间。可没想到的是,2018年7月份,也就是陈峻峰回家陪护父亲没多久,父亲就病情恶化,去世了。
  
  为了工作,难以顾家;为了学生,却愧对亲人。陈峻峰知道: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但这一切,还是给他留下了永久的遗憾和深深的伤痛。
  
  亚里士多德说: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教育者及受教育者都有可能遭遇困难、挫败或痛苦,但只要坚定地走下去,是会迎来希望和光明的。
  
  “丝尽春犹在,烛化意更稠”。做一个爱学生的教师,是陈峻峰的信念;而做一个能够“点化”学生的班主任,更是陈峻峰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