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第34个教师节

洛阳市:实施七大工程 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为了有效破解该市城乡教育二元化结构和城乡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难题,洛阳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方调研,决定实施《洛阳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计划》(以下简称项目),在北京教育基金会的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师范高校,整体提升该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和办学水平。四年来,该项目投入资金7920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6900万元、教育基金会资助1020万元),起得了显著效果,得到广大校长教师的认可,成为洛阳教育的民心工程和洛阳教师培训的亮点工程。
 
  一、实施概况
 
  项目实施四年来,按照“七大工程”先后启动了25个子项目,培训中小学教师校长46031人次,举办短期集中培训72期,200余所中小学(含幼儿园)成为项目学校。培训受益人数(次)占全市教师总数的65.7%,是近年来培训力度最大、参与学校和教师最多、受益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综合型教育培训提升项目。
 
  一是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工程。编制了《洛阳市“十三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采集该市四年级和八年级共3万余名学生样本,发布了该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二是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工程。北京师范大学8个基础教育科研成果植入到该市中小学。先后在新安县和偃师市实施了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课堂教学提升项目,在市直学校、瀍河区、栾川县实施了班主任立德树人成长项目,在孟津县实施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在洛龙区实施了小学阅读能力提升项目,在市直学校实施了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在涧西区实施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项目,在全市实施了学前教育素质提升项目,在瀍河区实施了学校一体化建设项目。
 
  三是“双名工程”。为全市53个名师工作室进行量身打造式提升,组建8个名师工作室联盟,培养金色种子教师1600人。为60名教育家型校长进行了外出培训和专家入校指导。
 
  四是“特色示范学校”打造工程。在全市打造了25所特色示范小学,组建了5个小学学校发展共同体。对35所中学特色示范学校进行了系统培训提升。
 
  五是名师名家进洛阳工程。邀请了高金英、隗金枝等21名国内知名专家、校长来洛做专题报告28场次,万余名教师聆听了专家报告。
 
  六是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北京师范大学分别在北京、西安、江苏丹阳对该市360名农村学校校长、600名乡村教师进行了为期2周的集中培训;河南大学对该市2370名农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紧缺学科教师和1000名农村初中语文、数学、地理老师进行了为期15天以上的集中培训;洛阳师范学院对该市2120名农村小学语文数学及初中物理化学教师进行了12天以上的集中培训。河南大学和洛阳师范学院为该市农村学校送教送课215场次,受益教师21300余人次。
 
  七是分类别分层次培训工程。北京师范大学利用其附属学校优质平台培训该市91名“影子教师”(时间为一个学期)和302名教育行政人员。洛阳师范学院为该市培训市级骨干教师1108人、特岗教师600名。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是项目成功推进的保障
 
  项目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四大班子领导参加项目启动仪式。市政府2014年、2015年连续2年把项目写进市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先后两次专门召开项目座谈会,主管领导多次与高校和基金会领导沟通,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题。市教育局将项目列为重点工作,成立培训项目办公室,每月局行政办公会要研究项目进展情况,每年局党组会不少于两次研究项目实施情况。
 
  (二)项目设计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先决条件
 
  项目设置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注重实用性和有效性。在内容上,既有示范引领,又有梯次素质提升;在对象上,既有农村教师校长,也有名师骨干教师;在方式上;既技能型培训,又理论层次引领。三所高校在项目启动前先后召开座谈会30余场次,市教育局召开培训座谈会60余场次。市绩效办组织的项目绩效评估,教师满意率为99.1%。
 
  (三)项目管理是项目有序实施的基础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市教育局先后印发了《洛阳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洛阳教育培训项目推进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学员选拔、顶岗置换、带队管理、培训后作用发挥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市、县(市、区)两级管理办注重参训教师的过程管理和返岗后作用发挥,让参训教师从“心动”走向“行动”。
 
  (四)有效沟通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
 
  市教育局、三所高校和基金会及时沟通、通力合作,为项目实施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实施过程中,项目办及时把培训需求和建议反馈到各项目组,三所高校在各培训项目中修订方案上百次,达到双方满意后再执行。
 
  (五)舆论氛围是项目顺利实施的有力推手
 
  市委宣传部每年把培训项目跟踪报道列为重要工作,洛阳电视台、《洛阳日报》等主流媒体对该项目进行了100余次跟踪报道,《教育时报》2015年来洛专访,报道该市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的做法。全方位的宣传报道,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项目带动下,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2015年将100万元爱心基金捐赠该市,用于乡村教师培训;汝阳县安排1000余万元资金,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进行县域教育质量提升。
 
  三、主要成效
 
  该项目在促进该市城乡教育公平、缓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矛盾、惠及千万教师的重大决策得以顺利实施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提高了全市教师培训工作的地位
 
  市委市政府将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到市领导决策层面,并跨越式加大培训资金投入,这在该市教育史上是一项标志性工作,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态度和决心,引起了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和教师培训工作是有力推动和促进,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极大鼓舞和鞭策,坚定了大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心。
 
  (二)引领了教师校长素质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年来,全市2110所学校参与到项目之中,9230名教师参与示范引领项目培训,8340名教师“走出去”脱产培训,31200余人次一线教师在本地接受“请进来”的专家传授和送教送课名师的指点。使名师名校特色更加鲜明,使农村教师变“会上课”为“上好课”;使更多的校长办学思想发生了改变,更多的学校办学质量得到了提升。许多教师校长说,参加该项目最大的收获是心态的改变,精神和技能的蜕变,获得感持续增强。
 
  (三)突出了农村教师培训的重点
 
  四年来,全市农村学校教师参与培训人数占参培教师总数的70%以上,48%以上的农村一线教师是从教后第一次走进高校接受脱产培训。许多农村学校体音美英教师培训返校后开齐了所有课程。
 
  (四)搭建国内优质教育资源交流平台
 
  项目调动国内、省内一流师资力量,不断扩大该市教育的“朋友圈”。全市2200余名一线教师与国内知名专家和一线名师保持联系,60余所学校与国内优质学校结成合作学校,700名教师校长参加全国性论坛或学术交流活动,还在洛阳本地举办2次全国性信息技术课堂应用交流活动。多位名家被该市学校聘为发展顾问。91名“影子教师”返校后保持着与导师联系;各个培训班的QQ群、微信群一直发挥着交流学习作用。
 
  (五)创新了教师培训新模式
 
  在培训模式上,一改过去“培训内容理论化、与教学脱节”的现象,创新了参与式、体验式、合作式、案例研讨、同课异构等培训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时,注重开发和生成性资源的积累,形成了大量文本及视频培训资源,为该市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了可利用的培训资源。
 
  (六)带动着教师和学校优质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8个基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项目植入该市112所中小学,在自身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带动着周边学校的改变。宜阳县东街学校成立社团50余个;涧西区英语学校,提炼的“鹰文化”受到省内外教育专家的好评。
 
  (洛阳市教育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