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担当新使命 展现新作为: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郑航力量

发布时间: 2018-08-27 16:06 【浏览字号: 来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始建于1949年,是原航空工业部在全国布局的六大航空本科高校之一,初期主要面向航空工业,培养具有工科知识的管理类人才,财经管理类学科专业实力雄厚。
 
  近年来,坚持“办精传统专业、办强航空工科类专业”发展理念,逐步发展为管、工、经、法、文、理、艺学科协调发展、航空特色鲜明的大学。目前,学校为河南省和民用航空局共建高校,被列入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计划,全校上下正在为建设高水平航空大学努力拼搏,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力量。
 
  一、抓住根本,优化布局,积极为航空港区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聚焦学科和专业发展。郑州航院巩固优势学科,办精财经管理学科专业,大力发展工科,办强理工类、工程类学科专业。全面布局航空领域学科专业,成立了航空工程学院、民航学院、物流学院,增设民航管理、航空器质量与可靠性、航空维修、飞行技术等专业。正在布局领航员、机场管理、空中交通签派与管制等航空学科专业。
 
  提升服务航空港区战略能力。学校既有战略规划、咨询论证的高端智库,发展航空物流、跨境电商等建设空中丝绸之路必不可少的专业团队;又培养直接服务于航空港区机场运营、航空维修等各类应用型人才。实施“蓝天人才工程”,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物,开展航空经济“郑州模式”研究,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建议、咨询论证。在航空物流、、航空材料、无人机研发、跨境电商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创新团队。
 
  加大协同创新力度。学校搭建了一系列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服务平台,与航空港区对人才和智力支撑的需求高度契合。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大数据双创基地、航空技术与经济高端智库等一大批科研平台。依托“一院两中心”(郑州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和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聚焦航空港区建设的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学校研发的飞机隐身材料、研制的“龙之眼”(机载激光目标探测系统)已经装备新型战斗机。成立了中国(郑州)跨境电商研究院,举办中国国际航空物流发展大会,推动河南由民航大省向民航强省跨越。
 
  二、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勇于直面挑战,积极转型拓展办学新张力
 
  学科发展不均衡,工科实力较弱。学校的管理类学科在国内知名,曾参与编制了港区规划等重要文件,举办过质量工程、会计、图书情报和档案领域顶尖学术会议。但由于历史原因,工科专业实力较弱。
 
  内涵建设存在短板,缺乏高水平科研成果。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平台建设存在结构不合理、数量不够、质量不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行综合改革。
 
  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无论是引进高层次人才,还是组建高水平学科团队、合作建设国际一流学科专业和实验室,开展协同创新,办学经费还存在很大缺口。
 
  三、聚焦国家战略,助力航空港区高质量发展
 
  学校始终聚焦郑州航空港国家战略,围绕航空港区人才需求和智力支撑,深度谋划专业和学科布局,加大与国内外一流航空专业和实验室的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办学水平,助力航空港区高质量发展。
 
  打造一流学科。已与世界一流的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CFD)首席科学家签订协议,推动学校的计算流体力学学科追赶国际水平。拟与民航安全领域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立航空安全一流国际联合实验室。与莫斯科民航大学开展合作,引入俄罗斯优质航空工科教育教学资源。与德国弗莱贝格大学共建航空材料与先进制备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国内排名第一的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合作,在航空雷达探测领域,开展高级别项目研究与产品开发,打造一流学科。
 
  建设高端智库。筹建河南省航空经济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航空应急救援研究中心、通用航空研究院、河南省航空物流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打造相关领域的一流高端智库。筹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定期发布中国航空经济的风向标——中国临空经济指数。
 
  培育出彩品牌。学校研发“郑航”系列无人机,发展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填补河南省工业无人机研发空白,掌握无人机设计、生产领域核心技术,培养一流的研发团队,在无人机领域占领先机,深入应用于农林植保、反恐安全、国土测绘、航空遥感等行业,引领、促进河南通航产业发展。
 
  新时代赋予郑州航院的新的崇高使命,学校将竭尽全力、只争朝夕,努力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