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
  • 河南省教育厅
  • 承办单位:
  • 河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位置:首页> 专题 > 保密常识

隐私频被窃取 网络时代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01 23:53
  近日,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可谓层出不穷,先是Facebook被曝5000多万用户信息被泄露并遭“剑桥分析”公司滥用;接着人民网曝光某些手机APP肆意向用户“要权”以获取用户隐私;再接着央视曝光Wi-Fi万能钥匙类软件窃取用户密码信息的行为......
 
  这不禁让无数网友惊呼,“网上到处是陷阱!到底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
 
  其实,诸如此类用户信息泄露或被非法获取的事件,早已不是新鲜事。近年来,随着电信诈骗、网络窃取和售卖公民个人信息等事件不断进入公众视野,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个人隐私安全。
 
  据《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7)》显示,中国57%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严重,76%的网民亲身感受到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
 
  为此,我们不禁要问,互联网时代,我们该如何保护好个人的隐私安全?
 
  当前,造成信息泄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软件开发者非法利用用户数据
 
  有些软件通过非法窃取用户信息再回传至服务器,从而积累大量数据资源。
 
  软件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和漏洞
 
  无论是开发者在设计软件时预埋的后门,还是编程疏忽留下的漏洞,只要存在风险点,就可能被有心人利用,从而危及用户隐私安全。
 
  数据在传递和存储过程中的风险
 
  目前,有相当多的应用程序,未对用户信息传输和存储做加密处理,这极易导致我们在传递和存储数据时被监听,或者数据被篡改,从而危及用户信息安全。
 
  用户缺乏风险意识和信息安全常识
 
  用户掌握信息安全常识很有必要。比如,如果用户懂得家用无线路由器的高级安全配置,及时升级无线路由器固件,修补漏洞,修改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并绑定上网终端MAC地址,那么,即使你的Wi-Fi密码被窃取,只要对方无法登录或破解你的路由器并修改配置,也无法上网。
 
  此外,国家缺少对APP开发管理的标准规范,及对软件应用市场的监管。
 
  面对如此现状,只有多方共同发力,才有可能破解难题。
 
  国家层面
 
  应当在学科中合理地设置信息安全课程,有关部门大力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向公民普及信息安全知识和常识(如:手机上网注意事项、路由器安全设置方法等),并根据国际国内信息安全动态,及时向公民宣传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
 
  同时,有关部门应积极研究、完善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快研究制定APP开发和运营规范标准,明确“用权最小化、索权透明化”原则,积极推动运营商落实“信息加密传输、数据加密存储、系统安全监管”措施,提高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此外,建议有关部门建立APP安全审查机制,建立举报平台,出台奖惩措施,并整治现有移动应用软件市场,以规范运营,确保用户利益不受损害。
 
  软件开发和运营层面
 
  有关人员应守好职业道德操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强化信息安全理念,以创新的思维、过硬的技术和规范的运作模式赢得用户并占领市场。同时,要尽快研究落实信息加密传输和存储的对策措施,尽可能将重要数据信息存储于国内服务器上,确保信息系统和数据可查可控,便于监管。
 
  我们自身
 
  应当遵纪守法,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和常识的学习。同时,当我们发现有威胁网络安全的风险和行为时,应主动向有关部门举报,共同维护好我们的网络空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