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玉华在2018年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03-26 17:30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认清形势 开拓创新

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

——在2018年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3月23日)

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刁玉华

 

同志们:

 

  今天上午,我们在郑州轻工业学院现场观摩了智慧校园建设情况,大家都应该有所收获,受到启发。选择在郑州轻工业学院召开观摩会,主要是该校有先进科学的信息化发展理念、运行高效的管理协调机制、较为完备的制度规范体系、支撑有力的建设运维队伍,学校信息化工作亮点突出、特色鲜明,很多模式、很多经验可以供各地、各高校借鉴参考。

 

  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召开年度工作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教育部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分析形势、明确任务,推动全省网络安全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创新发展,加速实现从信息化1.0到2.0的转段升级。

 

  刚才,河南科技大学等5个单位从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角度分别介绍了信息化工作的特色和经验,省教育信息安全监测中心分析了网络安全的形势与任务,通报了2017年网络安全概况,讲的都很好,请大家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增强自信,全面总结教育信息化工作新成绩

 

  过去的一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快速发展,在促进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质量、支撑教育教学改革、优化管理服务模式、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

 

  (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统筹力度增强

 

  2017年初,省教育厅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细化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成立了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形成了“集团式”的工作机制,避免了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各地、各高校注重顶层设计,坚持应用导向,狠抓工作统筹,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到全新高度。如焦作市专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许昌市把2017年定为教育信息化提升应用年,南阳市印发了《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巩义市出台了《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方案》。全省24所高校通过设立信息化管理中心、信息化办公室、数字化管理办公室等职能机构,实现了信息化规划、项目、资金的统筹管理。统筹有力、权责一致、分工协作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二)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明显改善

 

  截至2017年底,全省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率为87.7%,较2016年提高9%。其中安阳、鹤壁、焦作达到100%,郑州、新乡、许昌、三门峡、济源、巩义、兰考、汝州、长垣、新蔡超过90%。全省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占教室总数的比例为74.4%,较2016年提高22%。其中郑州、焦作、鹤壁、三门峡、济源超过90%,洛阳、安阳、许昌超过85%。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顺利实施,共支持8所学校开展了示范性的“智慧校园”建设,92所学校开展了达标性的“数字校园”建设,推动了中职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快速改善。全省134所普通高校已基本完成数字校园建设,86%的高校建设了校园无线网络,42%的高校部署了对人员、车辆、危险品等位置轨迹和校园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进行监管的智能感知系统,30%的高校开展了校园私有云建设,全省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心已由传统网络提升向构建基于智能感知的数据终端体系转变。

 

  (三)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应用与供给服务水平快速提升

 

  在基础教育领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利用教育内部和外部两个资源生成主体的作用,通过购买引进、汇聚整合等多种方式,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化、系统化学科教学资源;众筹型资源共享联盟逐步兴起,各类学科资源网站和教学服务平台得以广泛应用,市场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中作用充分体现。如三门峡市组织6000多名乡村教师参加了友成基金发起的“全国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建立了农村小规模学校“互联网+”发展联盟。开封市借助民盟远程教育“烛光行动千校计划”,将北京四中网校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本地。郑州一中网校已有加盟校48所、超过2.6万名学生通过同步课堂方式,在线学习郑州一中优质课程。“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成效显著,全省共有23.9万人次中小学教师参加活动,完成晒课47.6万节,获得教育部部级优课721节;参与教师数、晒课数连续3年居于国内前列。全省高校已建成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97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400门。2017年,新增省级在线开放课程75门、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5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6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0个,对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省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依托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教育事业经费,通过逐年添置设备方式,省教育信息中心配合有关处室,完成了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中职学校学籍系统、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等14个国家级信息系统的部署应用,为学生资助、营养餐改善、控辍保学、学生流动监控、精准扶贫数据比对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7年2月,省发改委对“河南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予以立项,12月,省政府同意开展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平台的立项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省级教育政务信息系统分散部署的现状,在有效承载全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为各地、各高校管理决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可靠支撑。

 

  (五)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不断涌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各自需求,因地而宜、因校而宜探索具有区域和校本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在扩大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应用典型。如郑州市举办了首届创客教育文化艺术节,围绕“放飞梦想、智创未来”主题,以创客教育为主线,组织学生开展“创之学”、“创之说”、“创之赛”、“创之展”、“创之做”等系列活动;焦作市利用网络空间学习平台,组织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与名校名师一起备课、一起教研,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三门峡市因地制宜地确立了线上视频、远端互动“双线”教研培训模式,有效解决了小规模学校,尤其是一人承包一门学科教师的备课问题,极大提升了教研效率,彻底告别了传统上“百里奔波开大会”的教研模式。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城建学院、周口师范学院、黄淮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黄河水利职业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在教学质量评估、学生综合评价、精细化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成为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省电教馆、省教育信息中心等26个单位牵头承担了省发改委45个大数据领域创新平台建设任务,成为推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支撑。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商丘师范学院、许昌学院、洛阳理工学院、河南城建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龙子湖校区)、河南省实验小学、郑州二中、洛阳55中、许昌实验小学等6个单位被教育部评定为信息化试点工作优秀单位。

 

  (六)信息化专项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顺利实施,通过短期集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等多种方式,完成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全员培训,有效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省教育厅牵头组织50多名厅机关干部和市县教育局长、40多名职业院校校长、42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委托省教科网网络中心开展了两期高校和市县网管员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网管和安全技术人员260人次;联合河南移动邀请26位国内信息化领域知名专家,对全省各市县教育局分管领导、信息化推进部门负责同志、校长代表等570多人开展了集中培训,效果显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通过培训考察、调研学习等多种方式,自我加压、主动学习,有效提高了信息化领导力、规划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七)信息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教育厅先后资助12个贫困县开展了“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试点、资助4个贫困县开展县域教育云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组织引导相关企业开展了一系列资源平台和教学终端的捐赠活动。各相关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深化“专递课堂”建设、开展网络合作教研、引入公益性资源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基于信息技术的精准扶贫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如洛阳市通过推进“农村教学点视频点播课堂”、“城乡同步课堂”、“名师课堂”等五大课堂建设,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间的差距。三门峡卢氏县统筹利用县域教学平台和网络开放平台,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引进学校,推出了可供教学点选择使用的同步课堂、名师课堂、专递课堂等多种资源服务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有序、高效、务实的教育扶贫道路。《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我省教育精准扶贫事迹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我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为教育系统专属服务的信息安全监测中心,建立了覆盖所有省辖市、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厅直单位的网络安全应急联络员队伍,印发了《网络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置流程》,构建了体系化的网络安全日常监测、预警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目前纳入监测范围的网站和系统总量近6000个,全年共发布安全预警1200余起,处置高危漏洞750多个,初步实现了网络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置。组织开展了以“治乱、堵漏、补短、规范”为主题的网络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和电子邮件系统专项整治活动。举办了第二届高校网络安全攻防大赛,共有75所高校1800多名学生参加竞赛,成为全国教育系统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赛事之一。在“勒索”蠕虫病毒爆发期间,由于预警及时、应对有力,全省教育系统未发生病毒感染事件。“十九大”期间,面对黑客攻击和滋扰,全省教育系统未发生一起重大网络安全问题。总体上说,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工作完成了由被动处置、负重起步向主动监管、昂首前行的转变。

 

  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持观望、等待态度,工作中存在着职能错位、缺位现象。二是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资源供给服务水平不高。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多媒体教室占教室总数的比例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统一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教育资源分散、凌乱现象未能彻底改变,距离满足师生对优质资源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教育信息化“重建设、轻应用”的状况依然存在。一些市县和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推进机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无法做到应用驱动。网络空间人人通应用较为滞后,教师、学生空间开通率分别比全国低14%和16%。四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急需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大部分还停留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传统教学层面;部分地区和学校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不足、技术能力不强,信息化设施设备缺乏有效管理和维护。五是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信息化建设、应用与运维投入缺乏长效的保障机制。六是网络安全任务依然较重。网络安全定级备案、等保测评工作进展缓慢,部分单位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技术防范措施不足,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风险依然存在。

 

  二、提升认识,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形势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以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机遇不容错失。

 

  (一)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关于信息化工作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谁在信息化发展中占领制高点,谁就能取得信息社会发展的主动和优势。我们要承担起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神圣使命,就必须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使命、新目标、新任务、新部署和新要求,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强国、网络强国战略思想。陈宝生部长讲:从十九大开始,教育的主题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我们将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信息时代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教育部提出了要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全省教育系统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上来,贯穿到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各个环节。

 

  (二)高度重视信息化对教育未来的革命性影响

 

  当今社会已经迈入信息社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世界,也给教育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信息化改变了教育环境。传统的校园、课堂等教育环境转变为由网络架构、数字技术和智能设备所组成的新型教育环境。信息化改变了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校园,传统学校、网络学校、虚拟开放课堂等共同构成教学场所;受教育者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面授方式获得知识,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足不出户接受教育,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师可以同时在一个虚拟的教室中进行课程学习和讨论。信息化改变了教育评价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传统以知识拥有量和知识运用能力为判断标准的人才观将被素质型人才观所代替,素质型人才观更加注重人才的信息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协作精神。这些变革正重塑人们对教育的理解。我们必须要紧紧抓住这一轮世界信息化发展机遇,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新成果转化为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

 

  (三)充分认识信息化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这是党中央站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就是要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就是要真正推动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培养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满足群众需要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新的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重构教育体制。如果没有紧迫感,在信息化社会中不走在社会前面,就会有负于我们的使命。所以,各地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抓下去,将信息技术从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外生变量转化为引发教育深层次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的创新发展,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三、抢抓机遇,全力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新任务

 

  陈宝生部长在今年2月召开的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的核心就是启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口号就是“让教育信息化2.0成为现实”。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就是要按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安排,以实现“三全两高一大”(三全: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着力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一大: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为目标,推动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三个转变”,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关于今年的工作,教育厅下发的《2018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点》已做出部署和安排,在这儿,我着重强调几点。

 

  (一)强化支撑,全面推进教育管理和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根据省政府、省发改委关于我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批复要求和关于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的部署安排,教育厅将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加快系统整合和迁移,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根据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安排,构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省级枢纽环境,按照“数据中心上移、服务应用下沉”的原则,加快省级平台与市县既有平台的整合,按需为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虚拟平台服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围绕中小学校、学前教育机构信息化建设需求,牵头构建数字校园云基础环境,部署统一的网络教学系统、行政管理系统、教育评价系统、生活服务系统、门户网站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等适用面广、学校急需的普惠性平台及系统;支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引入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加快属地中小学校数字校园部署应用,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

 

  (二)补牢短板,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今年全省中小学要实现互联网全接入、多媒体教室占教室总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教师教研备课用计算机数量须满足实际需求;教师和学生网络空间注册率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这是一个硬任务,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前提。在资源建设层面,各地要按照“基础性资源靠政策、个性化资源靠市场”的原则,综合利用购买、汇聚、引进等各种方式,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为学校和师生提供优质、适用、体系化的资源应用服务。支持各地、各学校组建资源共享联盟或参与其它形式的资源联盟,支持特色、优质学校开展多种样式的资源输出。继续开展“互联网+教育” 精准扶贫试点,继续深化“三个课堂”建设,大力推广“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点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推进农村学校的优质资源共享和教育均衡。省厅将利用督导、通报、约谈等行政手段,加大对各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监督指导。


  (三)构建特色,提升高等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水平。以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立项建设一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以智慧校园建设为统领,进一步加强校园无线网络和感知网络建设,提升对学校人员、车辆、危险品等位置轨迹,学校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运行状况及环境安全的信息感知能力。以高校数据治理工作为重点,推进数据资源在各组织机构部门的共享,以接口方式提供多种形式的数据服务,挖掘数据的价值、支持决策分析。加快IPv6普及接入,实现门户网站、电子邮件等应用系统及服务平台的IPv6改造,提高IPv6覆盖率。切实使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高校转型发展和内涵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四)创新引领,带动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省教育厅将按照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思路,分期培育10个教育信息化示范县(市、区)、100个智慧校园示范(试点)校、1000个示范性中小学数字校园。以教育信息化优秀案例评选展示为抓手,加大先进模式、成熟经验的宣传推广。推动环龙子湖高校园区、白沙职教园区高校校际之间数据开放共享。开展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估活动,协助和指导高校找准差距、摸清短板、加快发展。打造了一批示范典型,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同时,我们鼓励各地也搞一些试点,加大典型案例培育力度,加强对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指导,结合自身的优势,在信息化应用上闯出新路子,形成新特色。省教育厅将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学校试点经验与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单位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五)抓牢关键,继续做好教育信息化专项培训。一是强化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组织高校、市县教育局分管领导和厅机关干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信息化专题培训。二是持续提升校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探索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支持教师决策、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精准扶贫的新路径。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发展性测评,加快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银行建设。组织中小学校长、职业院校校(院)长、骨干教师参加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班。三是开展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培训。以市县教研员、电教工作人员和网站安全专业技术人员为重点,举办6期专题培训班。

 

  (六)深化服务,全面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落实省政府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要求,加快厅政务服务平台和网上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实现服务事项的分类导航、办事入口的汇聚引导。同时,整合升级协同办公平台,推动数字档案馆二期项目建设,构建全省教育视频会议系统,配套建设网络直播和视频访谈系统,增强政务服务能力和便民服务效率。

 

  (七)兜牢底线,全力抓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在2018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期间,各地各单位都向教育厅提交了网络安全承诺书,这份承诺责任很重。作为拥有5.7万多所学校及教育机构、2700多万教育人口的大省来说,做好网络安全工作任务艰巨、压力很大。我们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清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把网络安全作为头等大事,认真抓紧抓好。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防范措施,对长期不运行的网站和系统,该关停的关停,对于漏洞风险较大的该加固的加固,切实做到心中有数。要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按照国家《网络安全法》规定,全面推进重要信息系统定级备案、等保测评和问题整改。今年上半年各地各高校要抓紧完成教育网站和重要系统的定级备案工作,下半年教育厅将组织开展等保制度落实情况专项检查。要以电子邮件系统、门户网站系统和其他关键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为重点,继续开展网络安全整治活动。在这我要强调一点,各地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网络安全联络员队伍的重要性,要求他们始终保持联络畅通,接到安全漏洞、安全威胁通知后,要迅速行动,及时反馈整改情况。

 

  四、再接再厉,努力开创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一)注重党建,强化引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实保障,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强化政治担当,充分发挥党建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引领、驱动和保障作用。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融入到网信工作全过程,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要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在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上下真功、出实招、见实效;要做到层层负责、人人担当,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强大合力;要加强网信干部队伍建设,把对党忠诚、善于创新、精通业务、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充实到队伍中来,切实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抓实抓好。

 

  (二)完善组织,健全机制。网络安全和教育信息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推进实施。各地各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切实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健全管理部门、业务部门、技术部门的分工协作、一体化的工作推动机制,提高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统筹力与执行力。要全面落实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各级各类学校均应指定一名学校领导作为本单位CIO,在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指导下,具体负责全校信息化的规划与发展。搞好教育信息化,光靠我们教育行政干部不行,必须要依靠专家。去年教育厅成立了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今年将成立教育信息化专家库,对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分工进行细化。专家委员会就是为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各地各单位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都可以寻求专家们的支持和帮助。

 

  (三)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各地各学校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和《教育厅2018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点》要求,积极承担起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体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统筹规划、系统部署、协同推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牵头推进、沟通协调工作,推动市、县政府研究制定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措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弱点和难点是在区域统筹上,各地要整合区域资源,推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区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良好格局。

 

  (四)重点突破,创新发展。率先完成“三通工程”建设的地方,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探索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新模式。当前落后的地区要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深化网络空间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引领全省信息化发展的艰巨任务,要加大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创新实践,为全省“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和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及智力支撑。

 

  同志们,进入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做好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教育信息化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需要全体同仁的共同奋斗、不懈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提高站位、找准定位、认准方位、做好本位、争创首位、谨防缺位,为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加快全省教育现代化进程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