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8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成为党的十九大之后新一届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的第一个有关教育的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由党中央出台的专门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意见》对如何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如何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及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做出顶层设计和明确要求,是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一、《意见》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深入贯彻和具体落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这是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意见》全文有六个部分共27条,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入贯彻和落实。《意见》开篇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提出,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在第一部分“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深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中,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战略的高度,论述了教师的历史使命,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意见》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确保方向、强化保障、突出师德、深化改革、分类施策的五项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了“两步走”的目标任务:经过5年左右,使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意见》和2017年9月24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一样,是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在教育领域的顶层设计,是贯彻和落实“四个全面”的伟大举措,是指导教育系统和学校今后工作的两大重要文件。
二、认真学习贯彻《意见》,全力推进和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以学习为动力,抓好工作落实。我们从文件六大部分的标题来看,似曾相识,但仔细研读内容,会发现有很多新提法、新精神。比如: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目的是要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提出了“两步走”的建设目标;提出了要强化组织保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强化经费保障,确保党和国家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等。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学习,真正理解和精准把握文件内涵和深意,做到精准对标,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工作实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校上下同心、通力合作。要成立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结合《意见》认真查找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制定整改措施,做到思想上明白、行动上真改。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严把教师招聘入口关;加强新进教师入职培训;强化教师定期培训;科学进行教师绩效考核。
以目标为引领,推进工作创新。《意见》明确了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即分“两步走”,经过5年左右努力和到2035年,形成“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各高校要以《意见》精神为指导,分析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做好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近期规划,在教师选拔和管理中,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优秀教师队伍,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增加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的同时,教师更要增加使命感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广大教师高度重视,在每年教师节前夕都会看望慰问教师并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希望和深切嘱托。《意见》对教师的评价和定位更是达到历史新高:“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作为高校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讲话和《意见》精神,我们充满自豪感、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但同时更感到了肩头沉重的使命感。在教学实践中,要按照《意见》中的要求,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品德修养。“教师要牢记使命、不忘初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改革创新、服务社会。”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提升专业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师要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三是提升大局意识,强化职业使命感。“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党员教师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爱党护党为党,敬业修德,奉献社会,争做‘四有’好教师的示范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对教师职业进行高度评价,给予广大教师殷切的关心和厚爱,同时更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迫切希望和要求。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面对新时代、新方位、新形势、新要求,好老师要胸怀国家和民族,牢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