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师范学院:系统实施实践育人工程 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2017-12-13 18:34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近年来,南阳师范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创新实践育人的方法和模式,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传统文化活动等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落小,营造出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凝聚起全院师生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一、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彰显社会价值
学院把志愿服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注重发挥学科专业、人才智力、科研平台优势,丰富志愿服务内涵,充实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志愿服务载体,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全院建有专业志愿服务队和党员志愿服务队30多个,注册志愿者2.3万余人,注册率达到80%以上。坚持组织师生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扶贫、法律援助、基层巡演、关爱留守儿童、新农村政策宣讲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春蕾志愿社”长期坚持赴青海、贵州等地开展义务支教活动,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优秀群体”。“绿茵读书会”坚持开展公益知识讲座、爱心图书漂流等活动,为贫困地区捐建图书室,荣获“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坚持开展水源地环境监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宣传等活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项目”被评选为2016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项目”。
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彰显家国情怀
学院以全面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报效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激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力量。
学院每年坚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遴选组建大学生精准扶贫科技支农服务团队、国情社情观察团队、美丽河南实践团队、大学生基层巡演服务团等服务团队,深入城市社区、农村基层、企业机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爱心帮扶、文艺汇演、政策宣讲和支农支教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育人效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承办“唱响白河”群众文艺演出,“大学生宣讲团”基层巡演走进农村、社区,公益快闪走进南阳市主题公园和景点景区,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三、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民族精神
学院坚持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校师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经典名著赏析和国学知识竞赛活动,定期进行经典作品荐读,截至目前已推送15期、作品200部。采取“每周一讲、每院一讲”的形式,举办“传承经典,立德树人”国学系列讲座,教育师生增强文化自觉,树立远大理想,提升道德涵养。以道德讲堂活动为载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道德规范,引领师生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积极挖掘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积极创新形式载体,开展剪纸、绘画、书法、民族舞蹈、民乐才艺等民俗文化展演展示活动,积极开展瞻仰革命遗址、“网上祭英烈”等活动,引导师生感受传统文化蕴含的深刻内涵,弘扬向上向善的力量。
挖掘保护传承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入挖掘南阳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建成钱币馆、汉代雕刻艺术馆和汉代文物馆,抢救性挖掘保护古代钱币和汉代文物万余件,收藏汉画像石(砖)130余块。将地方文化纳入课堂教学与学科建设,开设《汉画像学》《宝玉石鉴赏》《地方戏曲》《汉代音乐》《河南板头曲》等课程,编撰涵盖汉代音乐、风俗习惯和体育运动以及非遗保护等内容的学术专著19部。设立南阳武侯祠、汉画馆等学生实践基地,开展探访历史名人古迹和当地文化宣传推介活动,学生张方怡在读期间出版著作《圣贤寂寞——南阳卧龙岗碑碣译注及鉴赏》。开设“‘影响与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论坛”,实施“濒危曲种老艺人音像资料抢录工程”,科研项目《河南濒灭剧种抢救与保护研究》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采用。
(南阳师范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