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创新机制 确保定向 有效实施市级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

2017-02-22 09:26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洛阳市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化矛盾突出,农村学校“点多、线长、面广”,诸多的小学教学点和复式班教学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为了有效解决好这一难题,洛阳市积极尝试实施市级免费师范生政策,探索农村小学教学点全科教师的培养模式。
  
  一、深入调研,摸清实情
  
  2014年以来,市长和主抓教育的副市长等市政府领导同志多次带领市教育有关人员,深入农村小学教学点进行实地调研。调研了解到,洛阳市现有农村小学教学点1270个,复式教学班352个,其中,学生数在10名以下复式教学班占50%以上。这些教学点普遍存在教师队伍参差不齐、老龄化严重、结构性缺编、教学质量偏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小学教学点进人难、留人难。另外,从洛阳市农村学校特岗教师招聘及转正入编情况来看,本地生源的基本都能留下,尤其是县域内的生源,入编率在98%以上,外地生源流失率较高。
  
  二、对症下药,找准对策
  
  如何解决农村小学教学点进人和留人问题,让农村小学教学点教师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洛阳市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创新培养和招聘机制,从培养入口开始,采取“县来县去的本土化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才能有效地解决好这一问题。在省教育厅和洛阳师范学院大力支持下,洛阳市出台了《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洛阳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方案》,决定从2016年起,实施洛阳市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按照“面向农村、按岗培养、定向招聘、定向就业、限期服务”的原则,由市财政出资,每年为农村学校培养150名既能适应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又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愿意在农村小学教学点工作的全科教师。
  
  三、采取措施,做到“定向”
  
  (一)在定向招生上,把好生源关。
  
  一是采取高中起点的三年制大专生高考单独招生方式。二是搞好招生宣传,让县域内高中应届高中毕业生踊跃报名。三是公布各县招生计划和农村小学教学点的基本情况,提前草签报考意向。
  
  为解决“县来县去的定向招生”问题,洛阳市在网上及时公布每个县的招生计划和农村小学教学点的地理位置、设施规模等基本信息,供报考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选择,同时,要求有意报考者在规定的时限内与设岗县教育局草签培养就业意向。最后统计,与设岗县草签报考意向的考试人员由网上报名的1600人降为1200人,有7个设岗县本地生源到达100%,另外两个县也到达了90%以上。而且1200名报考者全部参加单招考试,通过录取者全部到洛阳师范学院报到。
  
  (二)在定向培养上,把好培养关。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门成立了优秀的教学团队和管理团队,多次组织有关专家调研论证全科教师培养目标、培养教学计划和实习方案。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方案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面向本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就读期间,每个学年都安排一定的时间在定向学校见习、实习,使学生明确定向学校对知识、技能和职业情感的要求,突出“重品行、强素质、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 
  
  洛阳市政府也加强对培养学校监督和管理,要求培养院校制定定向生管理和学籍管理办法,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培养质量。各设岗县人民政府也实施了对签约的定向生的学习成绩全程关注。
  
  (三)在定向就业上,把好就业关。
  
  已录取的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小教全科生入学报到后均与各设岗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培养就业协议。学生获得教师资格证和毕业证毕业后即可回到签约的设岗县按照“就近、急需”的原则到农村小学教学点工作,做到有编有岗、及时入编、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和津贴。给予一定的待遇提高和提升空间,改善艰难境遇,解决后顾之忧。毕业生承诺在农村小学教学点工作需满6年。
  
  (洛阳市教育局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