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 河南每个乡镇要有标准化的寄宿制小学
发布日期: 2016-12-08 17:01 来源: 大河网
今后五年,无寄宿制小学或不能满足寄宿需求的乡镇,至少改扩建或新建1—3所农村标准化的寄宿制小学;到2020年全省基本完成所有中小学校优质资源班“班通”任务;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使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近日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2月7日,河南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每个乡镇要有标准化的寄宿制小学
《意见》指出,“十三五”期间,县级政府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这一布局是如何具体规定的呢?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初中原则上按24班规模,其他地方原则上按18班规模,每乡镇至少有1所初中;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原则上按24班规模;在人口比较密集平原地区的农村中心小学,原则上按18班规模;人口比较分散的山区、丘陵地区的农村中心小学,原则上按12班规模。
同时,《意见》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规划和建设。今后五年,无寄宿制小学或不能满足寄宿需求的乡镇,至少改扩建或新建1—3所农村标准化的寄宿制小学。
所有中小学校优质资源班“班通”任务

《意见》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办好每所农村学校,到2020年,规划保留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要达到标准化要求。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呢?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每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师资、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音美器材以及运动场地等要按照标准配备,学生宿舍、食堂和厕所等生活设施要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需要,形成适宜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同时,到2020年,在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基础上,全省基本完成所有中小学校优质资源班“班通”任务。
使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教师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确保教师专心教学,形成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队伍?
对此,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各地要加强农村教师编制管理,合理配置教师,拓宽农村老师来源渠道,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代课教师,严禁以各种形式“吃空饷”,严禁管理部门与中小学校混编混岗占用教职工编制,严禁非教学单位长期借用教师帮助工作。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点核编和配备教职工时,适当予以倾斜。
另外,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使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保障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鼓励各地建立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继续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记者 许会增 实习生 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