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教育厅新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处室子站 > 新闻办网 > 媒体聚焦
五年内,河南各乡镇至少有1所寄宿制小学
发布日期:  2016-12-08 16:36   来源:  郑州晚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打印该页】
  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于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意见》日前出炉,12月7日,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就文件进行了深度解读。
  
  ◆现状
  
  河南超九成义务阶段学校为农村学校
  
  河南义务教育学校数、在校生数均居全国第一。
  
  全省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92万所,其中农村学校2.66万所(含县城)占比91.13%;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341.86万人,其中农村学生1053.79万,占比78.53%;教职工83.35万人,其中农村在岗专任教师60.94万人,占比73.11%。
  
  超九成义务阶段学校为农村学校,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问题
  
  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
  
  我省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学校规模较小,布局分散;农村寄宿制学校少,不能满足留守儿童和其他需要寄宿学习的学生需要,且教育、生活条件较差,不能满足学生寄宿需求。
  
  另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儿童随着家长向城镇流动,农村中小学校学生逐步减少,出现了不少“空心校”,部分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闲置,导致教育资源浪费。与此同时,大量农村中小学生流入城镇,城镇“大班额”问题突出。
  
  师资方面,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年龄老化、结构不优,受工作环境、待遇等影响,农村教师向城市回流现象日益突出。
  
  ◆政策
  
  我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目标确定
  
  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初中原则上按24班规模,其他地方原则上按18班规模,每乡镇至少有1所初中;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原则上按24班规模;在人口比较密集平原地区的农村中心小学,原则上按18班规模;人口比较分散的山区、丘陵地区的农村中心小学,原则上按12班规模。
  
  鼓励和支持农村中心小学办成寄宿制学校。在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将保留或设置村小学和教学点。今后5年,无寄宿制小学或不能满足寄宿需求的乡镇,至少改扩建或新建1~3所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小学。
  
  到2020年,规划保留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要达到标准化要求。每所学校的校舍、师资、实验设备、体音美器材以及运动场地等要按照标准配备,学生宿舍、食堂和厕所等生活设施要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需要。
  
  ◆解读
  
  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非营利性寄宿制小学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是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重要保障。
  
  我省要求,市、县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投入。另外,足额拨付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均公用经费;统筹用好从土地出让收益金中计提的10%教育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村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在农村举办非营利性寄宿制小学等。同时加强监管,对拖欠、挪用农村教育经费的违法违纪行为及时纠正,并依法依纪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提高福利待遇,留住农村优秀教师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使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要保障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鼓励各地建立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继续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坚决防止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监管方便,我省要求省、市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每年要开展一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落实情况专项督导,对存在问题较多、社会反映强烈的县(市、区),责令限期整改,并实行问责。
(记者 张竞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