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教育厅新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处室子站 > 新闻办网 > 媒体聚焦
农村娃福利来了!五年内全省所有乡镇都要有1~3所寄宿制小学
发布日期:  2016-12-08 15:39   来源:  东方今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打印该页】

  每个乡镇至少1所寄宿制小学;全省基本做到“班班通”;保障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12月7日,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我省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解决农村学校布局问题,鼓励和支持农村中心小学办成寄宿制学校,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里的孩子享受到更好的义务教育。
  
  现状:农村中小学占全省91.13%布局、条件、教学都存在一定问题
  
  “我省是义务教育大省,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数、在校生数均居全国第一。”教育厅基教一处处长张怀君介绍,全省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92万所,其中农村学校2.66万所(含县城,下同),占比91.13%;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341.86万人,其中农村学生1053.79万,占比78.53%;教职工83.35万人,其中农村在岗专任教师60.94万人,占比73.11%。“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近年来,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一些地方农村学校存在着布局不尽合理,办学条件差、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农村寄宿制学校少,且教育、生活条件较差;农村学校存在着大量“空心校”,教育资源浪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将更加明显,直接影响我省义务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张怀君说。
  
  措施:
  
  ◎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初中 无寄宿制小学的乡镇至少建1~3所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怎样设点布局?张怀君介绍,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初中原则上按24班规模、其他地方原则上按18班规模、每乡镇至少有1所初中;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原则上按24班规模;在人口比较密集平原地区的农村中心小学、原则上按18班规模;人口比较分散的山区、丘陵地区的农村中心小学、原则上按12班规模。鼓励和支持农村中心小学办成寄宿制学校。在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村小学和教学点。在本地形成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相互关联的布局结构。
  
  我省还明确,今后五年,无寄宿制小学或不能满足寄宿需求的乡镇,至少改扩建或新建1~3所农村标准化的寄宿制小学。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实行走读和寄宿相结合,各地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征和当地环境等因素,安排好需要寄宿的学生,尤其要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初中可优先举办中心小学,闲置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可优先举办学前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要达到省定办学条件基本标准
  
  我省规定,到2020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在教育投入、教育教学设施、师资配备、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
  
  此外,到2020年,规划保留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要达到标准化要求。每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师资、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音美器材以及运动场地等要按照标准配备,学生宿舍、食堂和厕所等生活设施要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需要。
  
  同时,到2020年,在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基础上,全省基本完成所有中小学校优质资源“班班通”任务。
  
  ◎加大财政投入 对于成效显著的进行表彰
  
  我省要求,市、县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投入。要切实落实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足额拨付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均公用经费;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足额征收和使用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统筹用好从土地出让收益金中计提的10%教育资金。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村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在农村举办非营利性寄宿制小学。
  
  我省还提出,省财政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投入大、建设速度快、社会满意度高的地方予以奖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将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对成效显著的单位,省政府给予表彰激励。从2016年起,每两年表彰一次,每次表彰20个先进单位。
  
  ◎城乡统一标准核定乡村中小学教师编制
  
  我省将按照城乡统一标准核定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合理配置教师、拓宽农村老师来源渠道,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代课教师、严禁以各种形式“吃空饷”、严禁管理部门与中小学校混编混岗占用教职工编制、严禁非教学单位长期借用教师帮助工作。
  
  同时,为了使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我省将保障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鼓励各地建立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坚决防止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记者 张静/文 沈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