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教育厅新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处室子站 > 新闻办网 > 媒体聚焦
今后五年,河南每个乡镇都要有标准化寄宿制小学
发布日期:  2016-12-08 15:27   来源:  金水河观澜
【字体: 】  【关闭窗口】  【打印该页】
  学校规模普遍偏小,布局分散;条件差,办学效益低、质量也不高……
  
  今后,我省农村义务教育的这些现状将大有改观!今天(12月7日)上午,河南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确定我省将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从而提升办学标准、提高教师质量,让农村娃儿同样能享受更好的义务教育。
  
  背景
  
  我省义务教育在校生数全国首位,农村中小学校布局不合理
  
  通气会上,省教育厅基教一处处长张怀君通报,我省是义务教育大省,义务教育学校数、在校生数均居全国第一。
  
  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341.86万人,其中农村学生1053.79万,占比近8成。
  
  “在这样的规模下,我省一些地方农村学校存在着布局不尽合理,办学条件差、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张怀君说,尤其是学校规模普遍较小、布局分散,农村寄宿制学校偏少,不能满足留守儿童和其他需要寄宿学习的学生需要。
  
  另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儿童随着家长向城镇流动,农村中小学校学生逐步减少,出现了不少“空心校”。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年龄老化、结构不优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受工作环境、待遇等影响,农村教师向城市回流现象日益突出。
  
  “这些问题如不尽快妥善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张怀君说,这样的背景,让我省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目标
  
  今后5年,全省每个乡镇至少建1-3所寄宿制小学
  
  让农村娃儿享受更好的义务教育!通气会上省教育厅通报,我省《关于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出台,其中明确“十三五”期间,我省县级政府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
  
  具体如何布局设点?
  
  省教育厅明确,各县(市、区)要根据当地地形地貌、经济状况、人口密度等因素,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点),形成中心小学、村小学、教学点相互关联的布局结构。
  
  具体来说,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初中原则上按24班规模,其他地方原则上按18班规模,每乡镇至少有1所初中;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原则上按24班规模;在人口比较密集平原地区的农村中心小学原则上按18班规模;人口比较分散的山区、丘陵地区的农村中心小学原则上按12班规模。
  
  另外,省教育厅鼓励农村中心小学办成寄宿制学校,今后五年,无寄宿制小学或不能满足寄宿需求的乡镇,至少改扩建或新建1~3所农村标准化的寄宿制小学。
  
  标准
  
  推进信息化,全省中小学校基本完成“班班通”
  
  除了对中小学校数量、班级规模有硬性指标外,意见还明确规划保留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要求——到2020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在教育投入、教育教学设施、师资配备、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
  
  具体都有啥标准?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每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师资、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音美器材以及运动场地等要按照标准配备,学生宿舍、食堂和厕所等生活设施要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需要。农村校舍和生活设施建设要达到坚固、安全、适用的要求,对低标准校舍进行安全加固及功能提升,坚决消除D级危房。
  
  同时,到2020年,在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基础上,全省基本完成所有中小学校优质资源“班班通”任务。
  
  保障
  
  建设资金优先使用,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接下来,我省将如何推进这一布局工作?
  
  今天的发布会上,省教育厅透露:首先,将保障学校用地,对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校所需建设用地,市、县级政府要采取划拨和土地租赁等方式足额供应;其次,将加大资金投入,在寄宿制学校建设时,统筹整合“全面改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等资金,“全面改薄”项目资金按程序可优先调整用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
  
  此外,我省还明确将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好的师资力量在农村留得住、教得好。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将按照城乡统一标准核定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合理配置教师、拓宽农村老师来源渠道,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同时,为了使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我省明确将保障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鼓励各地建立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坚决防止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记者 王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