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长与近2000专家郑州纵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

2016-10-27 10:06 【浏览字号: 来源:东方今报
 
 
 
  智慧教育、在线课程、慕课、ICT……互联网正在改变教育模式,促进教育更加公平。10月26日,第十六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在郑州拉开帷幕。此次论坛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河南省教育厅与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共同主办,郑州市教育局和《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承办。国内外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教育工作者、企业代表等近2000人齐聚一堂,论道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教育信息化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河南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开幕式上,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表示,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抓改革、调结构、提质量、促公平,在优化农村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推进职业教育空间、推动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亮点。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曾德华副主任公布了北京教育网络信息中心、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等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27个优秀案例并向他们颁发证书。
  
  据悉,本届论坛以“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为主题,采用主论坛+专题分论坛+首届全国幼教信息化高峰论坛的形式,内容涵盖“十三五”智慧校园建设和展望;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公平;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教育新模式;ICT引领课堂变革与课程创新;大数据支撑下的教育变革;智慧教育下的学前教育科技创新与均衡发展等议题。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和根本标志
  
  主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作了题为《十三五政务信息化的思考》的报告,总结了十二五政务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情况。他认为,十三五期间,从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角度分析,国家未来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创新服务、集约统筹、共享开放等方面,聚焦于大系统、大数据、大平台等工作的推进。
  
  “信息化背景下,变的是教育环境、学习渠道和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生关系,不变的是教育本质、学校功能和教师职责。”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以《教育信息化2030:规划与展望》为题发表精彩演讲。在他看来,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和根本标志,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发展。未来,要关注电子书、VR+、AI+、MOOC快速发展、SPOC逐渐成熟、开放教育资源OER联盟等。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发展路径:2015年教育信息化广泛应用;2020年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2030年信息化教育体系变革。到2030年,希望教育能达到差异化的教、个性化的学、智能化的管。
  
  此外,论坛同期举办“2016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成果展览会”。展会以“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为主题,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
(记者 张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