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玉华在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暨培训会上的讲话

2016-09-09 15:31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在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暨培训会上的讲话
刁玉华
2016年8月23日
同志们:
  今天,省教育厅召开这次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暨培训会,主要任务是分析形势,明确任务,部署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就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进行培训,安排今年秋季开学有关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201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总规划、总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次专题研究解决义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指导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同时,2010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在新郑、焦作、濮阳、郑州等地召开工作推进会和现场会,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省各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第一,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我省不断提高各项补助标准,到2015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达到小学630元和初中830元,并提高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水平,“一补”标准达到年生均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校舍维修改造每平米补助标准提高到800元,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专项投入规模达到120亿元。2013年对城市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2015年又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目前“统一城乡、重在农村”的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形成。
  第二,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这几年,通过实施多项重点工程,加强学校校舍和仪器设备建设,改善了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2010年开始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先后投入资金80亿元,为3257所初中、16747所小学配备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及远程多媒体设备。2012开始实施的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项目,投入资金40亿元,建设、改造7900多所中小学食堂。2014年开始“全面改薄”五年规划,共投资268.1亿元,覆盖全省109个县(市),涉及中小学校22767所。到今年6月,“全面改薄”累计投入资金127.67亿元,为贫困地区7279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校舍和运动场面积1136.02万平方米;投入14.37亿元配备设施设备仪器和图书,生活设施64.85万台件套、课桌椅104.38万套、计算机教学仪器设备106.13万台件套、图书978.03万册。这一系列重大教育工程的实施,使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第三,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从2010年启动实施了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建设工程以来,每年改造300所中小学校,不断改善城镇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效扼制了“大班额”上升的势头。2014年,我省又实施了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2014—2018年),计划投入资金600亿元,全省将新建中小学校1383所,改扩建中小学校2086所。截止今年6月底,全省共完成新建、改扩建城镇中小学1206个,新增校舍面积63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16亿元,新增学位66万个,大班额和超大班额得到有效缓解。2015年比2014年小学大班额和超大班额比例分别减少2.79%、0.53%,初中大班额和超大班额分别减少5.45%、3.46%。教育部充分肯定了我省扩充城镇教育资源的做法,向各省(市、区)转发了我省的做法。去年6月,在江苏召开的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议上,我省又进行了典型经验发言。
  第四,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招聘优秀大学生,优先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启动实施的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全省每年招聘特岗教师1万名,截至目前,全省已招聘“特岗教师”7.6万余名,全部分配到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学校任教,为我省农村学校补充了一大批优秀的新生力量。今年又开始启动我省免费师范生试点工作,招收了1000名本专科师范生进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为农村小学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小学全科教师。二是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我省2015年启动对连片贫困县的农村教师给予生活补贴工作,惠及26个县的近14万名农村教师。三是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实施“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自2010年以来累计利用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资金4亿多元,通过多种方式,培训一线农村中小学教师近40万人次,有力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建立全省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县域内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坚持每年轮岗交流一定的比例,并不断扩大交流的比重。全省每年有1.6万多名城镇校长和教师参加支援农村教育工作。
  第五,特殊群体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得以保障。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减化手续,完善服务,基本实现了“应入尽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率均达到99%以上,其中入公办学校的比例达到85%以上。各接收学校将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安排教学、统一组织活动,做到了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了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扶体系、教师联系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安全教育管理和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制度,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档案,保证每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帮扶老师,学校安排每位留守儿童每月与家长交流一次,教师与家长沟通一次,开展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各项资助资金的全面落实,使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有效资助,基本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实施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毛入学率达86.16%。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在集中连片特别困难地区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我省有26个县、约252万学生受益。
  第六,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创新制度机制,完善措施,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治理水平。各地按照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少地方在改革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城乡教育一体化方面探索实行“学区制”、“教育联盟”、“强校托管”、“城乡学校托管”等管理模式,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扎实推进划片招生、对口入学,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等举措,有效缓解了择校热。
  第七,教育质量逐步提升。通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评价体系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德育、体育、美育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义务教育全过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落实,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义务教育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看,通过实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不断强化,进一步加大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力度,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的目标正在稳步实现。
  但是,我省义务教育发展仍不平衡,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不合理,寄宿制学校少,办学条件仍然较差;一些地方城镇基础教育资源短缺,大班额现象非常严重;师资队伍结构性问题还比较突出,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截止2015年年底,全省有57个县(市、区)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36.1%,距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备忘录的目标差距较大,低于国家已通过认定的县(市、区)占全国县(市、区)总数44.7%的比率,认定通过比例在全国处于19位,在中部六省中,我省处于第4位。至今,我省个别省辖市还没有一个县(市、区)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一些地方政府推进不力,进展缓慢。今年上半年,审计署在对省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报告中指出,我省未完成与教育部签订备忘录目标任务,将对有关市、县政府追究责任。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8年,中西部地区75%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20年,中西部地区95%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7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申,再次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按照国家目标要求,我省到2020年还要有90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并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因此,省辖市、县(市、区)政府和教育等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改进作风,正确面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履行责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扎实推进工作,确保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等方面下狠功夫,逐步实现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基本均衡。
  第一,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工作。截止今年6月份我省“全面改薄”项目工程,开工面积751.31万平方米,开工率51.88%,在全国排第17位,比去年同期有了较大提高。但总体来看,仍比较靠后,尤其是竣工率只有26.41%,在全国排第24位。设备采购率居全国第20位,均处于后列。审计署提出要对工作不到位,进展缓慢的市、县追究责任。各有关省辖市、县(市、区)要抓紧整改,保进度、保质量,提高开工率、竣工率和资金支付率。最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实施方案》,9月份,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将对各地“全面改薄”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导检查结果向社会进行通报,并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市、县进行问责。
  第二,认真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计划。各地积极整合资源,认真编制规划,推动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缓解大班额、消除超大班额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总体进度不理想。下一步,各地要进一步加快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工程建设步伐,一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除了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以外,要用足用好现有筹资政策,把该用于教育事业方面的资金用足用好,同时,要用PPP等新的融资形式,为扩充教育资源服务,省里将对投资大、见效快的县(市、区)给予奖励。二是严格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扩充义务教育资源项目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切实保障教育用地、认真落实建设资金、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严格项目规划管理。三是加强对扩充资源工程的督促检查,积极协调解决影响工程进展中的有关问题。四是实施“交钥匙”工程,确保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确保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第三,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学点布局不合理,规模较小,条件较差,办学效益低,教育质量不高,是一直困扰着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规划和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是提高农村办学效益和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就学的实际需要。教育厅在去年和今年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已经呈请省政府印发《关于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的意见》,近期将会出台。今后五年,无寄宿制小学或不能满足寄宿需求的乡(镇),至少新建或改扩建1—3所标准化的农村寄宿制小学,我们要抓好落实,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
  第四,进一步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最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这个标准的特点就是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各地要按照此标准做好新旧标准的衔接,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要逐县(市、区)、逐校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全面摸清情况,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要结合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要求,完善规划,认真做好实施工作,为义务教育学校充实图书、音体美器材和仪器设备,尽快提高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比例。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信息化进程,要重点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同时,要处理好新老标准的关系,对各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仍按老标准,但鼓励各地积极创造条件,在工作中尽量按新标准规则建设,进一步提升我省的均衡水平。
  第五,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教师队伍是关键。一要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合理核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提高使用效益。二要形成新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用好教师编制,坚持每年都能补充一批新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要。三要形成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常态机制。各地要认真落实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去年印发的《河南省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行校长聘期制和轮岗制,优质学校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要到薄弱学校交流任职,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四要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规范建设县域教师发展平台。组织实施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加强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
  第六,加强管理,提升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归根结底是要促进不同学校教育质量的共同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以内涵发展为导向,严格教育教学管理,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提高教育质量。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要按照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把德育放在首位,切实加强思想品德、日常行为习惯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完善评价学校的办法,禁止单纯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排名,禁止单纯以课业分数对教师和学生排名,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所有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全面发展。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期间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分重点校和重点班,公办义务教育择校现象要尽快消除。
  三、加强领导,强化督查,认真落实推进均衡发展工作任务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教育和其它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协同配合,从而推动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第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教育职责,也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抓紧抓好。省辖市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细化本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省辖市教育局尤其是均衡发展推进计划实施较慢的市,要提请省辖市政府与县(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提出明确要求,压实责任。建立完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制度,强化督导检查。目标责任书、细化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要在10月底前报省基础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县(市、区)要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工作方案,教育部门积极协调财政、发改、人社、国土、建设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共同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各地要严格奖惩制度,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的实施问责或通报批评,确保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任务的实现。
  第二,明确任务,积极推进。河南省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计划和国务院提出的到2018年,中西部地区75%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20年,中西部地区95%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要求,是吻合的,这说明我省的推进计划是切合实际的。7月份,省基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我省实施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推进计划情况进行了通报。2017-2018年,我省要有50个县(市、区)通过省级评估、国家认定;2019-2020年,余下的40个县(市、区)都要通过省级评估、国家认定。根据这个要求,我省推进计划中2012年、2013年、2014年未实现推进计划的31个县(市、区),2017年要达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标准;2015年未实现推进计划的22个县(市、区),2018年要达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标准。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要对前段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将今后几年的推进计划明确到具体的年份,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得力措施,加快推进步伐。鼓励推进计划中2019-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提前实现目标任务。
  第三,把握标准,巩固成果。一要做好迎接省级评估和国家认定工作。今天会议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各县(市、区)迎接省级评估和国家认定工作开展培训,接下来,督导办和发规处的同志还要就有关要求进行详细的讲解,大家要认真的领会。准确把握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内容和程序,测算好8项办学条件指标的差异系数,收集齐整理好档案资料,开展好自查自评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机构要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切实按照教育部和省定要求,严格数据采集分析,科学开展调查、统计、上报和测算,从严开展自查自评。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采取“一校一案”,限期整改落实到位。县级督导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县级工作的指导与督促检查,帮助县(市、区)改进工作,提高质量。二要巩因均衡发展成果。我省至今达到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标准,通过评估认定的县有57个,这些县也不能放松,要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巩固成果,不断提升学校校舍、设施装备条件、教师配置等方面均衡配置水平。2015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对2013、2014、2015三年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开展监测与复查工作,下发了2015年度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复查情况通报,我省有5个县(市、区)的小学、初中校际差异系数超过国家标准指标。今天上午,教育部正在对以上五个县(市、区)及其所在省辖市政府和教育局进行约谈。希望有关省辖市、县(市、区)要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对涉及到的问题抓紧整改,确保整改到位,并做到举一反三,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其他省辖市、县(市、区)要引以为戒,从中吸取教训,加强督查整改工作,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
  四、认真做好秋季开学工作,确保顺利开学
  第一,认真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提前准备,精心安排,制定好新学期工作计划,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人员深入薄弱学校、农村贫困学校了解和帮助解决开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做好课前到书等后勤保障工作,美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开学氛围。二是要坚持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免费、免试、就近入学工作。严禁义务教育学校分快慢班或重点班。要继续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切实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做到“应入尽入”,并将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统一管理、一视同仁。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积极会同民政、妇联、团委等有关部门构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体系。做好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落实“一人一策”要求,努力使每一位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不使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第二,切实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上周四,省教育厅专门召开了全省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暨培训会议,就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对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校园安全防范、校车安全管理、预防中小学生溺水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县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幼儿园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这里要重点强调的是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今年入夏,省教育厅就预防中小学生溺水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各地进行了认真的自查。7月下旬,省教育厅会同省水利厅、省住建厅、省公安厅、省妇联联合开展了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督查,各地针对督查出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整改。现在,天气虽然已经进入立秋季节,但是,天气依然炎热,预防学生溺水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一是要继续通过各种媒体开展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宣传工作。二是要继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三是要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安全监护意识,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责任。四是要继续会同水利、住建、公安等部门以及社会各方力量加强对重点水域、危险水域的监管和排查。
  第三,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减轻中小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和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部分地方和学校仍然存在中小学节假日、双休日补课及补课收费等现象。对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六不准”规定,把违规补课及收费行为,作为治理重点,强化监管。今年10月份,教育部将对各地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情况进行督查,希望各地各学校要高度重视,认真搞好自查和整改工作,坚决维护好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第四,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一是集中治理中小学违规补课乱收费。各地要把治理违规补课乱收费问题纳入教育督导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将中小学校、在职教师是否组织或参与违规补课乱收费,作为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二是巩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治理成果。坚持并不断完善划片就近入学机制,监控入学情况,防止“择校热”反弹。严禁以任何名义收取与入学挂钩的费用。三是深入开展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治理。要抓住教师节、开学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廉洁从教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教师坚决抵制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宴请等不当行为。四是进一步规范学校服务性收费代收费行为。开展对学校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进行清理检查,严禁越权设立收费项目、未经审批收费或突破已经审批的收费标准收费。
  第五,规范中小学教辅选用工作。各地要严格按照我省中小学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办法规定,切实加强对教辅材料的推荐、征订、使用工作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及时解决教辅材料推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教辅评议政策落实到位。各中小学校要将当地教辅材料推荐结果在校园信息公开栏内张贴公告,供学生选用,严禁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
  同志们,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我们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