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玉华在全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6-08-29 09:52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在全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刁玉华
(2016年8月2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期推进会议要求,交流各地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好做法、好经验,对深入推进我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刚才,洛阳、南阳、驻马店和巩义市分别交流了本地实施提升计划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有很多突破和创新,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孙立忠副理事长就残联和教育系统加强沟通配合、共同组织实施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了明确要求,讲得很好,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推进特殊教育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自2014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省教育、残联及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谢伏瞻书记关于残疾人工作和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积极进取,真抓实干,着力破解特殊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一)特殊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
  1.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快速提高。截止2015年年底,我省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达到144所,比2013年增加7所;在校残疾儿童2.01万人,比2013年增加0.3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4000人,其中专任教师3500人,接受特教专业培训的专任教师占总数的64.03%,分别比2013年增加1200人、200人和3.15个百分点。各地按照提升计划的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落实实名登记和“一人一案”措施,多种途径安置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通过各地的努力,截止今年6月底,我省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了86.16%,比2013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为年底全面完成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将残疾儿童纳入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学前融合教育试点,鼓励普通幼儿园、儿童福利机构和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为适龄残疾儿童入园学习创造条件,力争早发现、早干预、早教育、早康复。为推进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我省于2014年依托郑州幼专成立了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承担教学研究、师资培训、项目推广等工作。2015年起,实施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项目,先后安排700多万元专项资金,相继遴选两批共73所学前融合试点幼儿园,招收近200名残疾孩子入园接受融合教育。积极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学生高中阶段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使其能有一技之长。目前全省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5个,在校生155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9个,在校生769人。充分发挥有特殊教育学院或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作用,积极拓展专业方向和服务功能,提高办学水平,强化职业培训,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办学试点,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2015年,省内郑州师院特教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特教学院、河南推拿职业学院共安排残疾学生本专科单招480名。目前,三所学校在校的视力和听力残疾学生已达到1100人左右。
  (二)特殊教育保障力度显著增强
  1.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2014年以来,我省持续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先后安排中央专项资金5000万元、地方投资2719万元,重点支持郑州师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新建、改扩建一批基础设施。启动实施融合教育发展支持项目,制定出台《河南省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基本要求(试行)》,2015年安排950万元,支持95所承担随班就读工作任务的普通学校(幼儿园)建设资源教室。2014-2015年,先后安排1800万元,支持9所省辖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医教结合”区域实验;安排2300万元支持特教学校购置教学康复设备。各地也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如南阳市在中心城区征地70亩,先后投资近4000万元,建起了一所高标准的市级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建筑面积达到85平方米;三门峡市投入1000余万元,对本地5所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了改扩建;济源市投资1200余万元,建成一所占地约25亩、容“智残、视残、听残”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这些投入,为特殊教育学校延伸办学层次、提高办学质量、扩大办学影响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2.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逐步提高。按照国家要求,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保底标准,2014年、2015年全省分别达到4000元、5000元。其中,郑州市市属特教学校已达到生均7500元。
  3.残疾学生资助力度明显加大。不少市、县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特殊需要,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补助水平,将高中阶段在校残疾学生全部纳入家庭困难学生助学金发放范围,从2015年起补助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2000元。
  4.经费筹措渠道进一步拓宽。从2015年起,省教育厅将把年度常设的特殊教育专项经费额度从2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省残联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支持特教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的比例由原来的5%提高到6%,每年新增投入近1000万元。
  (三)特殊教育质量提升取得实质性进展
  1.加强个别化教育,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不少地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残疾人特点,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实用技术课程,增加了必要的职业教育内容,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开封、商丘、漯河市、鹤壁、平顶山、信阳、濮阳等特殊教育学校,结合残疾人实际情况,增设了裁剪、美容美发、电脑、美术等职业技术课,使学生掌握了一技之长,为他们平等参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创造了条件,减轻了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2.积极开展“医教结合”实验,促进教育与康复手段的有机整合。2014-2015年全省确定的9所“医教结合”试点地区正按照既定方案有步骤的推进试验项目的实施,并探索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洛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开展教育、医疗单位协同参与的医教结合区域试验,设立了“行为矫正室”、“感统训练室”“音乐疗法室”等特色功能教室,为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提供入学鉴定评估、医教康复训练指导等,起到了引领带动的作用。安阳市以“1+X+Y ”(1指集体教育、X指个别教育、Y指家庭康复教育)为依托,构建“医教结合”康复体系,借助医疗专家支持团队,推动“医教结合”试验工作的开展,有效推动了医疗康复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3.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工作,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随班就读对于培养残疾儿童融入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提升计划实施以来,各地不断完善包括学生入学鉴定、课程实施管理、考核评价、资源教室建设等各项随班就读规章制度。郑州市作为全国首批随班就读实验区,精心选择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办学条件较好、学校管理水平较高的学校承担随班就读任务,加强资源教室建设,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康复训练,同时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对口支援随班就读工作机制,把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学校之间的合作制度化,在全国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4.将融合教育理念向前端引申,积极开展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实践证明,在学龄前接受融合教育,对特殊需要儿童的康复、教育乃至提升其未来融入社会的能力至关重要。我省确定的45所首批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园根据残疾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多种教育形式,形成了一批极具特色的成果。郑州市奇色花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实践收录到哈佛大学《融合教育手册》,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影响。驻马店市残联博爱幼儿园作为全省首批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教育理念先进、康复教育设施齐全、功能发挥充分,尤其是利用国内先进的互联网+康复云技术,探索实践“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特教提升”康复教育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试点探索,为全省范围内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
  5.加强培养培训,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近几年,我省持续加大“国培”、“省培”计划中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的比例,各地也纷纷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省教育厅先后依托郑州幼专举办了两期200余人参加的学前融合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教育体育局、辅读学校、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同承办的“管城区医教结合培训班”,培训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受到参训教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新乡、驻马店、周口、焦作等市遴选优秀骨干特教教师参加国培和其它高端短期培训,开展特殊教育优质课、教师论文评比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特教教师的业务素质及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力推进了特殊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级教育、残联、发改、财政、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推动的结果,更是全体特殊教育战线的同志们不懈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教育厅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特殊教育仍然是当前整个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特殊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普及水平偏低、条件保障不足、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在一些地方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地区甚至还比较突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攻坚克难,为组织实施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供更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确保提升计划各项任务目标如期完成
  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普及程度、条件保障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残联系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向全社会的庄严承诺。我们召开这次工作推进会,就是希望各地对提升计划的实施情况做一个认真的梳理,看看哪些方面完成的比较好,哪些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差距还比较大。特别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统筹谋划,真抓实干,确保今年年底能够全面完成提升计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
  《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要求全面增加残疾人群体的受教育机会,特别是要把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放到重中之重,确保到2016年底我省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这是一项硬指标,要确保按期达标。当前,全省各地都在紧张准备新学期学生报名入学工作,今年能不能完成这一任务目标,关键就在这个时段。各地要特别注意做好四件事:一是进一步摸清底数。底数清不清、准不准,直接关系到任务目标的落实。教育部门要配合残联做好未入学残疾儿童调查统计,一定要入村到户,一个人一个人搞清楚。特别是在县(市、区)一级,教育部门和残联要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建立台帐,沟通共享数据,确认安置对象,做到信息准确,不漏一人。二是切实落实“一人一案”。要责任到校、责任到人,向所有未入学的适龄残疾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安置手段,全部纳入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零拒绝、全覆盖。三是大力发展随班就读。要认真开展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鉴定工作,能随班就读的,要尽可能安排随班就读。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中小学校普遍接收残疾学生入学;随班就读基础比较差的地方,可先行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学校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要加强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为残疾孩子就近入学、随班就读创造条件。在山区和边远贫困的农村地区,要重点支持一批普通中小学附设特教班,接收残疾孩子就近入学。四是要全力推进“送教上门”工作。各地要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省残联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的意见》的要求,针对谁来送教、送教什么等问题,制订操作性强的方案,使那些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适宜的教育。要整合教育、卫生、残联、民政等方面的力量,组成送教上门工作小组,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条件保障
  一是继续增加特殊教育资源供给。特殊教育学校是特殊教育办学体系中的骨干。目前,我省已经实现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全部建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所有省辖市也都建有区域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但总体看来,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有的新建学校建成后迟迟不能招生,部分市级综合性学校招生类别覆盖不全,不少学校办学场地狭小、缺乏必要的无障碍设施、教学康复设备配置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善。今年秋季,许昌县、新乡县和周口市市属特殊教育学校务必要创造条件,开始招生。其他地方也要按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要求,整合特殊教育、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薄弱学校改造等各方资金,积极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二是足额落实2016年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6000元标准。这个标准全省各地目前都已经落实到位,但是还由个别地方因为种种原因,落实的不够好。中央已经将这项经费纳入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各地要按照这个标准,切实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安排更高一些。三是进一步完善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要积极筹措资金,落实规定的免费项目、资助范围和补助标准,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得到必要的资助。要通过设立专项补助,利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彩票公益金,争取社会公益助学金等多种形式,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提供更多的生活、交通、康复器具、学习辅助用品用具等方面的补助。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今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非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学杂费。各地要按要求认真落实到位,确保政策落实到贫困家庭的残疾学子身上。四是进一步加大特教扶贫力度。根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大力支持我省连片特困地区、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特殊教育事业,完善特殊教育教学设备和康复设施,提高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更好发挥特殊教育在推进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三)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一是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各地要参照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5〕7号)和我省提升计划的要求,及时为特教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配足配齐教师,努力保障特教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教师培训方面,省里将继续采取措施使特教学校的校长和骨干教师都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国培”和“省培”项目的培训,各地也要在特教教师培训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所有特教教师都经过特教专业培训。要完善特教教师的激励机制,继续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表先等方面对特教教师给予倾斜。二是要加强特殊教育教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教研部门要积极组织并指导学校开展特殊教育研究,鼓励教师结合实践进行教学研究,以研促教,不断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三是深入开展“医教结合”实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协调卫生计生、残联和民政等部门,加强部门的合作,做到优势互补,齐心协力,进一步健全医教结合服务体系;各特殊教育学校要建立残疾儿童少年医疗与康复档案,对残疾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全方位服务,使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四)积极开展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创建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省教育厅决定今年起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省级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评估验收活动。希望各地高度重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使评估过程成为促进本地特教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创建活动推出一批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头羊。
  三、强化措施,加强领导,确保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落到实处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收官之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今年我们要如期完成一期提升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同时还要适时启动第二期提升计划,任务十分繁重。今年年底以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责任,确保提升计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保障残疾人平等受教育权利,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把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把残疾孩子放在心上,把特殊教育抓在手上,近期要对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情况做一次全面调研分析,进一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表,把责任目标分解落实下去。各地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加强与财政、人社、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面临的重大问题,把发展特殊教育的各项政策执行好、落实好。
  (二)特教特办,加强人财物的制度化保障
  全面落实我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各项任务,物质保障必不可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已经明确了几项重大政策。一是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2016年达到6000元,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二是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在“两免一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并统筹解决交通补助、营养餐等问题。三是继续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教学康复设施设备配置,积极开展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包括社会成年残疾人在内的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落实这些政策的一个关键,就是把入学的残疾学生数搞清楚。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个数据反映的是特殊教育的办学规模,包括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在内的各类残疾学生,建立了学籍,纳入了教育统计,相应的教师编制、生均经费、学生资助、项目安排等保障措施才会到位。各地要按照李克强总理“履职尽责,特教特办”的要求,把方方面面需要保障的问题研究清楚,通过制度化的安排解决好。实事求是地讲,我省残疾学生的总规模并不是特别大,所需人财物保障在各地的财政、教育盘子中都不是一个大数。只要底子清楚,情况明了,措施到位,相信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攻坚克难,重点解决好“一人一案”问题
  “一人一案”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一项需要认真落实,有布置、有检查的具体工作。各地要对照实名登记的未入学残疾孩子名单,在入学鉴定、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安置与个别化教育建议,实行一人一案,实施销号管理。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根据今年上半年各地提供的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数据,新乡(61.4%)和鹤壁(64.8%)两个省辖市,距离全省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焦作(78.5%)、漯河(76%)、兰考(70.2%)、鹿邑(77%)、新蔡(70%)等地,入学率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地方今年务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迎头赶上,不要拖全省的后腿。
  (四)加强督导检查,促进全面落实提升计划
  强化督导检查是提高行动计划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各地要把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执行情况列入当地重要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内容,对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特殊教育保障水平、教师专业化水平等进行督促检查,尤其是把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作为督查重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目前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已经到了收官的阶段,希望各地对提升计划实施进展情况做一次全面的评估分析,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不能如期完成规定目标任务的地方,省里将按照执行重大政策不力严肃问责。
  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在全面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既是经验交流会,也是动员部署会。让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所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如期完成,努力推进我省特殊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