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教育厅新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处室子站 > 新闻办网 > 媒体聚焦
河南高考改革:2018年秋启动 2021年高考实施
发布日期:  2016-08-24 13:52   来源:  河南商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打印该页】
  编者按:今年河南参加高考的人数,高达82万,作为人口大省、考生大省,河南高考改革方案的受关注度不言而喻!
  
  昨天,河南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河南省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跟着河南商报考学君一起来看看,新方案的实施将对我们孩子未来的高考之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吧!
政策发布篇——
河南高考改革:2018年秋启动 2021年高考实施
小明今秋读初二 正是改革第一拨
  【小明档案】
  
  性别:男
  
  年龄:14岁
  
  身份:河南商报“家有考生”粉丝,开学升入初中二年级(八年级)
  
  成绩:班级中上等,偶尔“洪荒之力”爆发能考进前十
  
  擅长科目:化学、地理、历史、体育、美术等
  
  开学之后,小明就要升入初中二年级了。
  
  昨天,一个新闻震得小明妈妈有点晕:8月23日,河南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河南省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河南省将于2018年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到2020年,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也就是说,等到小明上高中考大学,现行高考制度将发生重大变化,包括完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等。
  
  小明未来的中学阶段,将如何度过?
  
  【中招】
  
  体育考试改为
  
  必考+选考+摇号项目
  
  郑州市中招考试目前没有变化,不过其中的郑州市初中应届毕业生中招体育考试项目(以下简称中招体考)将发生变化。
  
  总分70分不变,考试项目仍是目前长跑、跳绳、50米跑、掷实心球、立定跳远、篮球运球、足球运球7个项目。
  
  不过从2018年起,郑州市中招体考项目由原来的“必考+选考”改为“必考+选考+摇号统考项目(素质类+技能类)”。
  
  具体说来就是,以前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比较拿手的项目,现在将通过摇号确定考试项目。
  
  假设通过中招考试,2018年小明考上了市区某重点高中,成为一名高一学生。
  
  【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要大变
  
  小明顺利升入高二,接下来这两年,小明要经过一个重要的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按理说,这个考试就是我们俗称的毕业会考,以前并没有什么,可是改革后的学业水平考试,你再也不能忽视它。
  
  改革后,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选考科目考试。
  
  按照政策,小明需要在高中阶段参加合格性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10个科目的考试。
  
  考试将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公布成绩,每年安排一次,在每学年上学期期末开考。
  
  小明的成绩将以这种形式呈现:
  
  按人数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分为A、B、C、D、E五个等级,E等级为不合格,原则上不超过5%,而该科目达到D等级以上,才能作为选考科目。
  
  不过,合格性考试为达标考试,实行全科全考,小明在校期间同一科目拥有两次考试机会,考试合格是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
  
  在合格性考试结束后,小明就可以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和高校要求,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了。
  
  而小明的选考科目考试,则要随6月统一高考一起考试,在高考三个科目(语数外)考试之后进行。
  
  【高考】
  
  考试形式为3+3
  
  英语有两次考试机会
  
  时间一晃来到了2021年,改革后,小明的高考将发生很大变化:
  
  高考时,小明的考试形式为3+3,即语文、数学、外语,再由小明根据拟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其中英语科目有两次考试机会,同时增加了听力考试的内容。
  
  假如小明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心仪大学的要求,选择了化学、地理、历史科目,那么他的高考成绩这样组成:语数外三科不变,各150分,加上选考三门科目的成绩。
  
  按照新政策,小明的这三门选考科目只有一次考试机会,由全省统一命题、考试、阅卷,统一公布成绩。
  
  小明计入高考的选考科目,首先将依据考生学业水平成绩排序,按照人数所占比例进行等级划分,也是分为五个等级,再根据等级对应转化为分数计入高招录取总成绩。
  
  不过,具体怎么转化,细则还没出来,小明要到自己上了高中才知道,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河南省将在2018年出台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中明确选考科目成绩转化细则。
  
  【志愿填报和录取】
  
  本科二批和三批合批录取
  
  经历了改革后的高考,小明将面临人生重要的选择——高招志愿填报。
  
  到那时,本科批次志愿变成了两个,本科三批和二批合批录取,而本科、专科普通录取批次全部实行平行志愿。
  
  在录取时,小明会发现,和往年唯分数论不同,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都将作为高校录取依据,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将成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
  
  当然小明也需要提前了解高校的招生选考科目,按照要求,高校将提前3年向社会公布分专业的招生选考科目范围,科目数至多不超过3门。
  
  小明的三门选考科目中,只需一门符合报考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即可报考该校相关专业。
  
  顺利的话,小明就可以成功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啦。
  
  当然,前提是,小明的妈妈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新高考方案。那么,和河南商报考学君一起看看下一版的高考改革方案解读和猜想吧。
 
  政策解读篇——
看完改革方案,不少学生和家长都对新的高考方式有疑问,小明一家也不例外
以后高考“3+3” 小明科目如何选
  
  《河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标志着我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在这一轮改革中,小明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3+3”考试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以后要如何选择选考科目?
  
  河南商报特意找到省招办副主任、郑大教授等权威人士,帮他一一解答。
  
  改革为何选择在
  
  2018年启动?
  
  省招办副主任杜习民:
  
  教育部安排我省在2018年启动,主要基于到2017年,国家在“一省一市”(浙江、上海)的试点才能完成一届高中生的试点周期,对河南这样的生源大省,发展的任务已经很重,改革必须要极其慎重。
  
  届时,可资借鉴的改革经验会更加成熟,对确保顺利推进河南乃至全国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影响至关重要。同时,也为我省提供了更宽裕的准备时间。
  
  实行“3+3”考试
  
  对学生意味着什么?
  
  郑州大学考试与人才测评中心副主任、考试学博士王文成:
  
  首先,3个选考科目实际上是把选择权给了学生,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选择,另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其次,能够让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今后的职业发展目标,把职业生涯和学业生涯结合起来。
  
  再次,增强了学生学习和学校教育的符合度,新的改革方案出台后,高校的招生也要相应的改革,以往高校的招生专业,学生是不太了解的,但以后学校就要增强自身的服务性,介绍自己的学科、专业情况,不同的专业对选考有哪些要求等,有利于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
  
  选科目对学校有啥影响?
  
  王文成:
  
  由于高考设置的变化,相应的高中阶段的教育也要发生变化。
  
  变化之一就是要树立与改革方案相一致的教育理念。第二个方面,就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学校的师资、课程等教育条件要与学生选择考试的科目相匹配。第三就是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德育等的管理也要发生变化。
  
  王文成还提醒,学校还应注意由于学习变化后,学生心理产生的变化,要加强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
  
  选择选考科目时
  
  要注意什么?
  
  王文成:
  
  既然把这个选择权交给学生了,那么,学生就要用好这个选择权。选择时要注意几点:一是为了职业;二是考虑高校招生学科、专业对科目的要求,这是硬要求;三是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学生在选科目时,要按照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的需要去选,不要偏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兴趣,找准学习的兴奋点,真正选择对自己今后职业发展有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这样有利于使自己的知识更加牢固,也有利于自己取得理想的分数。
  
  选考科目为啥只考一次?
  
  省教育厅基教二处处长刘林亚:
  
  关于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的考试次数,据了解,目前出台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的25个省份中,只有浙江省允许考两次。
  
  我省规定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只能参加一次选考科目考试,首先考虑到我省是考生大省,每年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60多万人,相当于浙江省的两倍,考务承受能力受限,考试安全风险大。
  
  其次,如开展两次考试,学生两次考试的等值性难以把握。由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按照比例以等级呈现,两次考试必然会造成考试结果的等值性差异,如何保证两次考试具有等值性,目前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进一步调研论证。
  
  再次,一次考试有利于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选考科目考试成绩要计入高校录取总成绩,其重要性与全国统一高考科目同等重要,考试组织需要社会各界多方参与配合,同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一并安排,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考试安全和可信度,同时也减轻了多次组织考试的压力。
  
  今后,随着学业水平考试的进一步完善以及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广泛调研、总结经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省将逐步实现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选考科目两次考试机会。
  
  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刘林亚:
  
  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指导学生成长的依据。学校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明确方向,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是作为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高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在招生时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
  
  三是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通过评价,促进学校和教师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提高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
  
  招生录取有哪些过渡性调整?
  
  杜习民: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从2016年起,将平行志愿投档的范围由普通高考录取第一批、第二批扩大到本科三批和专科普通录取批次(提前批艺术、体育、军事等除外),降低考生报考的风险,提高志愿满足率。
  
  二是从2017年起,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批录取,逐步减少普通本科录取批次,克服简单用录取批次来划分和评价高校的倾向,激发高校发展活力,引导高校特色发展、优势发展。
  
  三是探索以专业优先的志愿填报方式和投档录取方式改革,这是教育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本次改革的方向。
  
  要是小明想上职业院校 未来需要注意啥?
  
  河南商报考学君:
  
  据考学君了解,推行分类考试是这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国家的要求,今后高职院校招生,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与统一高考招生相对分开,有利于突出职教特色,有利于适应职业院校办学定位,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方式,有利于一部分考生从高考的“独木桥”中分流出来,从高考的竞争压力中解放出来。
  
  近年来,我省积极开展了这方面的试点和探索,2015年,全省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已超10万人。下一步,《方案》提出三项措施进行推进:一是继续扩大高职单招、五年一贯制等分类考试招生规模,确保2017年后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二是改进高职院校招生办法,扩大高中学考成绩在分类招生中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测试水平。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学业水平测试制度。
 
  各省情况篇——
依照国务院改革意见,目前已有26个省份公布了本区域高考改革方案
外省同学咋高考 咱替小明来看看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随后,我国多个省份开始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之路。截至目前,已有26个省、直辖市公布了本区域的改革方案。
  
  这些方案都有什么样的特点?都改了什么?一起来看看。
  
  【北京】
  
  (2017年启动,2020年执行)
  
  1.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2.英语听力考试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
  
  3.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
  
  4.从2018年起,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
  
  5.2020年调整统一高考科目,实行“3+3”,探索“两依据、一参考”。
  
  【上海】
  
  (2014年启动,2017年执行)
  
  1.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13门科目;
  
  2.不分文理,2017年起,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
  
  3.外语一年考两次,6月一次,1月一次,含笔试和听说测试,最好成绩计入总分;
  
  4.高考成绩由语数外3门成绩和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满分660分;
  
  5.2016年起合并本科一、二批,并按照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6.报考专科高职志愿只计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依据统一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广东】
  
  (2018年启动,2021年执行)
  
  1.2021年高考文理不分科,实行“3+3”考试模式;
  
  2.外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年两次考试;
  
  3.录取“两依据、一参考”;
  
  4.2016年,高考全部科目采用全国卷;
  
  5.2016年,二本A线B线合并。
  
  【浙江】
  
  (2014年启动,2017年执行)
  
  1.必考科目语数外3门,每门满分150分;
  
  2.选考科目实行“7选3”模式,每门满分100分,每科最多考2次;
  
  3.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
  
  4.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
  
  5.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江苏】
  
  (2018年启动,2021年执行)
  
  1.2021年高考“3+3”模式,文理不分科;
  
  2.统考科目语数外保持不变,选考科目由“6选2”调整为“6选3”;
  
  3.英语将实行听力和口语一年两考,笔试两考还在探索;
  
  4.分值比480分高,接近700分;
  
  5.“小高考”13个科目均可考两次;
  
  6.2016年起,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加3分投档。
  
  【山东】
  
  (2017年启动,2020年执行)
  
  1.2020年高考实行“3+3”模式,只统考语数外;
  
  2.未来“一批”“二批”合并,除提前批次外,不再分批次录取,志愿填报由“学校+专业”改为“专业(类)+学校”;
  
  3.录取“两依据、一参考”。
  
  【四川】
  
  (2018年启动,2021年执行)
  
  1.2017年起,高考各科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2.不分文理科;
  
  3.制定出台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办法,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
  
  4.从2021年起,高考科目将由“3+X”变为“3+3”,除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之外,学生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
  
  【天津】
  
  (2017年启动,2020年执行)
  
  1.取消文理分科,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
  
  2.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3.探索“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
  
  【江西】
  
  (2017年启动,2020年执行)
  
  1.不分文理科,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6选3”,高考满分750分;
  
  2.外语考试分为笔试和听力测试,最多参加两次外语考试;
  
  3.2016年起建立江西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4.2016年起合并二、三本,2018年起合并艺术二、三本科批,2020年起进一步减少录取批。
  
  【重庆】
  
  (2018年启动,2021年执行)
  
  1.取消文理分科;
  
  2.高考实行“3+3”模式,选考“6选3”;
  
  3.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
  
  4.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每年4月、6月)
 
  我省各年代高考回忆篇——
  
  高考恢复近40年,政策不知变化多少次,所以小明们也不必太紧张
  
  谁没赶上过改革学长学姐也迷茫
  
  回忆当年,宗先生最大的感受就是:高考结束就像完成了一个任务,“压抑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C
  
  “没有复读过的人生不完整”
  
  讲述人:王宇文涛高考年份:2007年~2009年
  
  一心想考入北师大的王宇文涛,在2007年、2008年两次高考失利后毅然又选择了复读。2009年的最后一次高考永远刻在了他的心中。
  
  出了数学考场的一刹那,王宇文涛就感觉天塌下来了。为什么这么绝望呢?原来,当年还是估分报志愿,他说:“考试结束后我就进行了估分,发现自己的分数跟北师大差得太远,所以崩溃了。”
  
  最后,他第一志愿选择了郑州大学的中澳合作办学(当年是二本分数录取),最终被录取。
  
  王宇文涛最想说的是,这些当时感觉特别难熬的经历,都是历练自己的金沙,让他变得更加沉稳与执着,“在河南,没有复读过的人生不完整。”
  
  D
  
  “比较幸运,赶上好时候了”
  
  讲述人:吴佩俊高考年份:2013年
  
  吴佩俊现在是一名大学生,三年前的他,最大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
  
  早上5点起床,晚上10点下晚自习,虽然一个人租住在学校外边,吴佩俊也毅然坚持着这样的生活规律。
  
  吴佩俊说,高三压力大,有一天,睡得迷迷糊糊的他一看表,5:30了,想起5:40要进教室,他一个激灵翻身起床,简单收拾一下便冲向学校,“我走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发现不太对劲,因为整个教学楼都是黑的,往学校大门口挂着的表上一看,才2:30。”
  
  从2010年开始,不需要估分报志愿了,2013年高考成绩公布,吴佩俊考了554分,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他说:“我很喜欢成绩出来之后填报志愿,我比较幸运,赶上好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