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河南省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

教基二〔2015〕317号

2015-05-11 10:27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办公室
河南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豫政办[2014]181号)精神,切实加强普通中小学(幼儿园)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建设与管理,我厅制定了《河南省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基本要求(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帮助指导随班就读学校建好、管好、用好资源教室,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质量和水平。
  各地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我厅基础教育二处联系。
  河南省教育厅
  2015年5月7日
  
  河南省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基本要求
  (试行)
  
  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是发展和普及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的有效途径。为规范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以下简称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提高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河南省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基本要求(试行)》。
  一、资源教室的功能与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资源教室的功能
  资源教室是指设立在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为随班就读的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特殊教育咨询、辅导和转介服务的教学部门。资源教室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个案管理:以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核心展开的管理工作,包括咨询、安置、教育诊断、与正常班级教师一起拟订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等;
  2.学习训练:对各类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进行个别教学、辅导、训练、独立学习、完成作业等学习训练活动;
  3.康复训练:对有语言、动作、行为、肢体等康复训练要求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康复训练;
  4.心理咨询:为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补救训练和必要的咨询辅导;
  5.巡回辅导:资源教师利用资源教室的设备与资料,对普通班级教师与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辅导;
  6.资源中心:是学校的特殊教育信息和资源中心;全校教师和有关的教学人员,可以通过资源教师使用资源教室的特殊教育设备、器材、书籍、资料、刊物等,在资源教师的帮助下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软件,充分利用所有的特殊教育资源;
  7.转介服务:包括校内转介和校外转介;校内转介是指校内的教育安置和弹性调整;校外转介是指毕业转介、转学转介、专业转介(将学生转介给不同的专业人员或邀请有关专业人员实施多学科诊断或介入)等。
  (二)资源教室建设
  1.场地
  资源教室应为专用场地,不能与会议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共用。
  2.基础设施
  资源教室的墙面、地面、门窗、通风、采光、换气设施等应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56-2011)要求,要重视安全因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
  3.资源教师
  (1)每所学校(幼儿园)应根据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数量设置1—3名资源教师;
  (2)资源教师应持有《教师资格证书》;
  (3)资源教师应经过一定学时的专业培训,取得上岗证书,或有过一年以上资源教室工作经历。
  4.资源
  资源教室应配备充足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资源。
  5.工作任务
  根据本校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情况,制定资源教室运作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完善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
  二、资源教室的规划
  可以根据学校的基础设施,残疾学生数量,需要的功能等各方面的条件,规划建设不同类别、不同规格的资源教室。
  (一)用房面积
  按照不同的需求与可能,资源教室的面积可分为三个类别:
  1.一类:面积100—120平方米,2—4间;
  2.二类:面积60—100平方米,1—2间:
  3.三类:面积60平方米以下,1间。
  (二)功能规划
  1.一类资源教室功能区设置:
  (1)办公区:用于资源教师办公的区域,包括档案管理、业务工作管理、处理日常事务等;
  (2)接待区:接待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等来访,研究工作,咨询有关事宜等;
  (3)诊断/咨询区:用于对学生的初步教育诊断,教学评量,各种生理功能的测查与测试及心理咨询等;
  (4)观察/训练区:用于观察学生的行为、动作、学习习惯、学习状态等;用于对学生的辅导教学、补救教学、学习技能训练、语言听力训练、学生作业、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5)康复训练区:组织各种小组康复训练,实施个别康复训练,与家长配合进行康复训练,学生锻炼身体,游戏等;
  (6)教学资源区:储存、保管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收集整理,研制教具、学具、玩具等资源;研究制作各科教学和辅助教学的电脑课件、光盘资源;
  (7)阅读/会议区:平时用于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资源教室中查阅资料,阅读书籍和各种刊物;召开小型会议,研究安排工作,进行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等;
  (8)信息资源采集编辑区:用专用设备进行信息采编、整理、制作、复制、储存等项工作。
  2.二类资源教室功能区设置:
  (1)办公区(具体说明同前,下同);
  (2)会议/接待区;
  (3)诊断/咨询区;
  (4)观察/训练区;
  (5)康复训练区;
  (6)教学资源区。
  3.三类资源教室功能区设置:
  (1)办公/接待区(具体说明同前,下同);
  (2)学习/训练区;
  (3)教学资源区。
  三、资源教室的设备
  (一)常规设备
  1.桌椅
  (1)办公桌椅;(2)接待桌椅;(3)学生桌椅;(4)会议桌椅;(5)电脑桌椅;(6)特制桌椅。
  2、柜
  (1)资料柜;(2)书柜;(3)教具柜;(4)学具柜;(5)档案柜。
  3、置物架
  (1)阅览架;(2)玩具架;(3)小型康复训练器材架;(4)学生作品展示架;(5)衣帽架。
  (二)办公设备
  (1)电话;(2)电脑;(3)打印设备;(4)复印设备。
  (三)视听设备
  (1)电视机;(2)DVD机;(3)CD机;(4)功放机;(5)音箱。
  (四)康复训练设备
  参照《义务教育阶段盲校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JY/T0403-2009)、《义务教育阶段聋校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JY/T0404-2009)、《义务教育阶段培智学校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JY/T0405-2009)配备必要的康复训练仪器设备。
  四、资源教室的资源类别
  (一)测查评估专业资源
  1.诊断与评估工具类;2.心理量表类;3.学习诊断工具类;4.视力、听力测查工具类;5.问卷调查工具类;6.课程评估工具类;7.各类评估、测查参考书。
  (二)图书音像资源
  1.特殊教育专业图书
  (1)特殊教育学及相关书籍;
  (2)特殊教育心理学及相关书籍;
  (3)各级各类特殊教育的规划、政策、规定等文件;
  (4)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经验、论文集;
  (5)特殊教育学校的教材及校本教材;
  (6)其他有关书籍和刊物。
  2.一般教育专业图书
  (1)教育学以及教育理论图书;
  (2)心理学理论与实际应用图书;
  (3)教育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划、政策、规定等文件;
  (4)幼儿教材及低幼读物;
  (5)儿童读物。
  3.有关教师专业用书
  (1)教师特殊教育培训用书;
  (2)教师教育、教学用参考书;
  (3)现代教育技术图书。
  4.音像资源(包括录音带、CD、VCD、DVD等)
  (1)教育类;(2)康复类;(3)人文类;(4)特殊教育培训类;(5)特殊教育教育、教学经验类;(6)音乐治疗类(7)欣赏类。
  (三)学具、教具、玩具资源
  1.教学类
  2.康复类
  (1)听觉康复训练用具;
  (2)言语语言障碍康复设备;
  (3)运动功能医疗康复训练用具;
  (4)感觉统合训练用具;
  (5)心理咨询与康复训练设备;
  (6)视功能训练用具;
  (7)认识能力训练用具。
  五、资源教室的管理
  资源教室的管理工作包括:资源教室的设备管理、资源管理、档案管理、学生管理、业务工作管理等。
  做好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是:
  明确学校领导班子中的责任人,规定其主要责任;制定明确、详细、责任分明、严格的管理制度;选择责任心强,有工作能力,身体健康的管理人员;经常检查管理工作的情况,查漏补缺,完善管理工作。
  学校的管理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资源教室的管理系统
  (二)资源教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1.资源教室的工作流程;
  2.资源教室的使用;
  3.资源教室的资源管理;
  4.资源教室的图书、器材、软件的借阅、借用;
  5.资源教室的设备添置、保管、维修、报废;
  6.资源教师的服务;
  7.其他。
  (三)资源教室的活动日志
  1.教师工作日志;2.教学训练日志;3.康复训练日志;4.其他活动日志。
  (四)资源教室活动的安全保障
  1.严格管理,杜绝外人进入资源教室;
  2.教学训练与康复训练至少要有两位资源教师参加辅导或陪伴,杜绝一切事故;
  3.学生在资源教室的活动、训练期间,不得随意外出,每次人数不要太多,加强监控;
  4.随时检查训练器材、学具、玩具的安全性,定期维修、更换,保持完好;
  5.领导每周都要认真检查、巡视,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资源教室的服务对象
  1.对内服务
  (1)对随班就读学生和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服务;
  (2)对承担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的服务。
  2.对外服务
  (1)对随班就读学生家长和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家长的服务:
  (2)对学校一般教师的服务;
  (3)对社区残疾儿童少年、成人的服务;
  (4)对服务区域内有特殊教育需求人士的服务。
  (六)资源教师的职责和权利
  1.负责对普通班级教师转介来的学生进行相关的评量;
  2.在学生入班两周内,根据学生的评量结果,会同普通班级教师共同拟订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需要,选编适当的教学材料和制作实用的教具;
  4.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个别辅导;
  5.加强与原班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及追踪辅导。有能力的资源教师还可以开展巡回指导服务,为本区的随班就读教师提供咨询和指导。
  六、资源教室的评估
  每学年学校要按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估一次,同时对资源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教育主管部门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评估。
  评估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评估的基本环节
  1.管理评估;2.人员评估;3.硬件及软件评估;4.功能机制评估;5.效益评估。
  (二)评估的具体指标
  1.环境规划与运用;
  2.学生个案数、管理质量;
  3.课程、诊断评估工具的运用;
  4.时间规划与分配;
  5.参与人员(注重普通班级教师、家长和相关专业人员的介入);
  6.个别化教育计划、考核与报告;
  7.教学资源;
  8.转介程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