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发挥技能人才培养作用 助推新乡产业转型升级

2013-12-13 10:28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近年来,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新乡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的机遇,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加强校企合作、政校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人才质量,为新乡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一、调整专业结构,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为顺应新乡市六大战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根据需求设专业、依托产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主动与地方产业人才需求接轨。2011年,经过长期对产业转型升级前景的调研评估,学院进行系(部)重建,将原来的8个教学部调整组建为机电等12个院系,实现了学院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条件下专业建设的调整和转移。各院系利用自身优势,和企业、行业共同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37个专业。截止目前,学院共有机电、机械、电子、数控、车工、钳工、汽车、通信等近40个专业(工种),基本涵盖了新乡市产业转型升级所涉及的绝大多数专业领域。学院每年为企业、行业和产业提供6000余名高素质毕业生,占新乡职业院校年毕业生总量的一半以上。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也给学院毕业生就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到99%,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高达90%以上。这些业务熟练、技能精湛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在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同时,毕业生待遇不断提升,多数毕业生月薪达到2500元以上,一些毕业生月薪达到6000元以上,不低于或超过了本科院校的毕业生。
  
  二、深化校企合作,找准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将其作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抓紧抓好。一是借助于“新乡市职业教育集团”、“河南省自动化技术技工教育集团”等平台,在招生、就业、技术骨干“比武”等方面开展合作,不断密切校企关系,形成了“共议课程体系”、“共商专业规划”、“共建实训基地”、“共组师资队伍”等“八共”合作的良好局面。结合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需要,该院与中国联通河南分公司、湘鄂情餐饮集团、新航集团、新飞集团、金龙集团、豫飞重工等企业合作,开设校企合作定单培养班,“定单班”学生达3000余人。二是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该院也取得显著成绩。新运集团投资100余万元在学院设立新运驾校新职分校,为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地,并为新乡工业园区企业职工、群众提供培训服务;豫飞重工、海宝公司在学院投资建设“豫飞铣工实训中心”、“海宝模具实训中心”;富士康科技集团、美的集团、北海明珠、新运集团、海马轿车及新乡市东安汽贸集团等企业向学院捐赠机器人、空调、电机、烹饪、汽车、发动机等实习实训设备约150余万元等。伴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该院实习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实训设备总值迅速增加至近亿元,年平均增长20%,为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学院还和企业共同成立“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等机构,协调解决校企合作中的问题,走出了一条按企业生产程序和要求安排实训,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的产教结合的办学新路。目前,该院共与200多家行业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校企合作为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带来了丰硕成果:师生参加省级以上技工院校车工、钳工、数控等技能大赛先后夺得近百项第一名,获奖的团体和个人成为企业炙手可热的追逐目标,争相开出优厚条件吸引他们加盟。另外,该院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的工作也取得突破,与德国维特桥职业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学院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高地,使学院找到了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
  
  三、强化政校结合,提高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近年来,该院发展得到新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多次批示要求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发展,改革办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在新乡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市委、市政府还在教育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学院发展更多的支持。利用这些难得的发展机遇,该院充分发挥地处新乡工业园区的独特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先后与新乡工业园区等18个市内外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深化政校企三方合作,在推进专业建设、育人模式改革、服务本地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初步实现了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开发与服务、教育培训上与新乡总体发展战略的全方位接轨,为新乡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