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2006~2010)规划

2013-09-18 09:44 【浏览字号: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2006~2010)规划

(二○○六年八月)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教育在推进这一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大使命。为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更好地促进河南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要点)的有关精神,制订本规划。

一、“十五”时期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回顾和当前面临的形势

(一)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在省教育厅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积极推动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全省教育科学研究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为繁荣教育科学,做出了积极贡献。

­——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显著提高,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十五”期间,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育科学研究在更新教育观念、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学校办学水平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广大中小学管理者及一线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自觉依靠教育科研促进教育发展,积极主持参与课题研究,“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经成为共识。

­——教育科研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教育科研工作逐步规范化。“十五”期间,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加强了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了教育科研领导机构和管理力量,加强了各级各类教育科研院、所、系、室、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了教育科研管理,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育科研运行机制,促进了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全省基本形成了省、市、县(区)、校四级教育科研网络。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有关教育科研机构自身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规划课题立项数量大幅增加,研究内容涉及教育领域各个方面。“十五”期间,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从实际出发,依据课题指南积极申报课题。其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68项,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4400项,分别比“九五”提高8.5倍和11.3倍。这些课题既有宏观的和基础理论的问题,更有大量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覆盖了基础教育、职业与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类别和层次。为支持课题研究工作,省教育厅及省教科规划办投入了一定的资助经费;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也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课题资助,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形成了一支科研骨干队伍,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十五”期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科研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五年来,围绕课题研究,凝聚了一批教育科研积极分子,形成一支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加强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重点抓好课题开题、中期检查、鉴定结题和研讨交流等基本环节,进一步提高了课题研究质量和水平,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些研究成果在国内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些研究成果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繁荣教育科学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二)主要问题

­——教育科研发展不平衡,区域间、校际间教育科研差距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教育科研尚未充分重视,没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一些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缓慢。

­——围绕现实亟待解决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对策性、实证性研究不够,精品力作不多,品牌项目有待形成;教育科研对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立项课题数量增长过快,规划管理相对滞后,过程管理仍然薄弱;立项课题结题率不高;优秀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环境有待更好地创设,推广应用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条件保障。

(三)当前教育科研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教育作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深化改革,教育发展规模、结构、速度等进一步调整,为教育科研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迫切要求教育科研加快提升服务水平。

随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教育内部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更加突出,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都迫切需要教育科研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二、“十一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应用研究为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教育发展规律,促进教育科学繁荣,为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面向实际。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为宏观背景,以教育理论研究为支撑,从河南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出发,研究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现实问题,紧贴教育宏观决策,紧贴学科研究前沿,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坚持突出重点。在注重基础研究的同时,把研究重点导向应用研究,以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整合全省教育科学研究资源,突出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对策性、实证性、应用性研究,增强教育科研的针对性。

­——坚持适度超前。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关注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积极开展战略性、前瞻性、预测性研究,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增强教育科研的预见性。

­——坚持有所创新。认真借鉴和吸收教育科研的先进成果,在推动教育科研普及的同时,着力提高教育科研整体质量。积极支持体现新思路、新视角、新内容、新方法的研究。研究成果力求理论上有新意,实践上有实效,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增强教育科研的创新性。

(三)总体目标

立足河南教育和教育科学研究发展实际,加强教育科学宏观规划和管理,确定一批事关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选题开展研究,促进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推出一批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和较高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进一步完善教育科学人才培养机制,选就一支高水平的教育科研队伍;不断拓展教育科学学术交流领域,扩大教育科学多学科、跨部门的合作与交流;继续改善教育科研条件,促进管理方式和科研手段的创新,提高教育科研现代化水平;努力构建与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科学研究新格局,为实现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作贡献。

(四)主要工作指标

­——按照国家关于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实行“教育、艺术、军事单列”的方法,力争“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作为“省级立项”的定位。在立项资助和成果评奖等方面,力争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具有同等地位。

­——在省级教育发展战略对策、义务教育成果巩固提高、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机会公平问题等方面,完成3-5项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课题研究。

­——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决策研究等方面,争取80项左右的课题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

­——推进教育科学规划和管理体制创新,健全和完善省、市、县(区)、校四级教育科研网络,提升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对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引领作用。

­——通过机制创新,拓展教育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实际利用经费增长30%。

­——切实提高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双重效率。“十一五”末,省教育科学规划以上立项课题完成比例要显著提升,前三年60%左右,后两年30%左右。

三、“十一五”时期重点研究领域

围绕未来五年河南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及省教育科研发展的总体目标,确定我省教育科学的重点研究领域。

­——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审视教育的地位、功能、作用和本质;研究教育发展的数量与质量、规模与结构、公平与效率等基本问题;研究各级各类教育近、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思想、保障措施等;研究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教育体制、制度和政策研究。研究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及教育政策创新问题;研究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和贡献问题;研究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对策;研究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入保障体制改革问题;研究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资源配置优化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研究。从观念与认识、制度与环境、条件与师资、课程实施与教学方式、考试评价与升学制度、监控与督导等方面,进行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

­——德育问题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德育的新理念、新途径、新方式;在理论上探索德育的本质、规律和机制。加强对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问题的研究。

­——课程与教学研究。研究课程论、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新课程改革对师生发展的影响;研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问题。

­——学校发展研究。研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问题;研究学校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问题;研究基于学校,推进校本管理、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资源开发等问题;研究学校影响力、竞争力、创新力和品牌特色建设等问题。

­——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研究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问题;研究区域性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素质以及教师终身教育问题;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学习型组织建设问题;研究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

­——教育改革发展中其他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四、“十一五”规划的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

(一)实施策略

­——在教育思想和理论研究上,强调人文关怀,突出教育研究的人本化目标。践行“以学生为本、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挖掘和培育全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创造潜能,从根本上优化育人环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在教育科研方法上,注重对教育存在问题的深入调查和科学分析,注重对教育改革成功经验的及时总结和推广,注重落实新课程标准框架下的教学任务,注重创新教育方法的实验研究,注重学生学习策略设计的个案研究,提高研究者水平,促进教育科学研究多出成果,快出人才,为培养一批教育科研的学术带头人,创建良好的研究基础与和谐的研究氛围。

­——在确立教育科学研究目标方面,注重教育改革针对性、实效性和探索教育规律的完整统一,确保教育科学研究工作遵循规律健康发展,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搭建科学、民主、创新的平台,确保教育科学研究事业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取得实实在在的系列成果。

­——在教育科研立项方面,要采取向涉及教育改革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和教育重大决策问题研究课题的倾斜政策,鼓励其他横向合作项目的立项和研究,在立项、资助和评奖等方面,鼓励研究方式和研究组织的创新,逐步培育切合河南实际的教育科研新机制。

(二)保障措施

­——切实加强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观念,确立教育科研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将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列入本地、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中,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协调解决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创设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使我省教育科学研究事业逐年跨上新台阶。

­——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机构。一是认真落实《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省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规范化建设评估工作的通知》(教教科[2005]254号)精神,加强各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规范化建设,包括思想建设、观念变革、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各级教育科研机构间的交流与学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等;二是建立健全各市、县(区)及高等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也要逐步建立教科室,力争“十一五”期间在全省形成纵横畅通的教育科研工作网络,以适应全省教育科研事业发展需要;三是筹建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加大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建立和完善教育科学研究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育科研经费列入本级经费年度预算。省级教育科研专项年度经费要有所增长,支持和保障已通过成果鉴定的有较高价值的课题,开展延续性、发展性研究,推进研究工作深化和细化,打造一批河南省的名牌、精品教育科研成果,推向全国,扩大影响。

­——采取有力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科研工作队伍。一是加大对教育科研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将其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切实利益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意识,自觉积极地投身教育科研工作。二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中逐步形成教育科研的骨干队伍,凝炼学科方向,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扶持和帮助。三是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学科专家队伍,优化整合资源,在教育科研的各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以集团作战、协作研究的方式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在提高课题指南的前瞻性、成果及课题评审的科学性方面出谋划策等,全面提升河南教育学科建设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加强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建设,提高课题管理效率。进一步发挥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对全省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统筹作用,加大省教科所在全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组织协调和推广带动的力度;健全、完善和优化市、县(区)两级教育科研工作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完善教育科研责任制度,尤其是教育科研课题负责人制度;加强对课题研究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切实做到督促及时,结项规范;加快《河南省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制度》的制定和推行工作,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及时、广泛的宣传推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