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时间: 2013-03-18 09:00 来源:   


近年来,新乡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要求,健全保障机制,加强基础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强化规范管理,有效促进了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辉县市、获嘉县先后被评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卫辉市、获嘉县、红旗区先后被评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单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机制

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市政府成立了杨书廷副市长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组织。

二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成员单位,明确教育、发改、财政、编制、人社、规划、国土等部门的职责,形成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合力。

三是建立督导考评机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列入政府目标管理,有力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制定实施规划,明确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要求

一是确定了各县(市、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新乡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新政文〔201161号),到2015年全市90%左右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到2016年(较省定期限提前4年)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任务。

二是积极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下发了《新乡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规划(2012-2015年)》(新政办〔201251号),从总体要求、规划目标、建设任务、保障措施等4个方面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是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创建工作。2009年以来,创建了2个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3个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单位;5个(获嘉县、卫辉市、红旗区、卫滨区、牧野区)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

  三、多措并举,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均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一是财政教育投入持续增加。2011年,全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共计45.7亿元,较上年大幅度增加;2012年全市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将达到17.89%。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逐年提高,小学、初中分别达到了530元、730元。

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2011年以来,全市共争取省级以上教育资金12.96亿元,高于省平均水平。

三是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2010年成立了新乡市教育基金会,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发展,目前共募集资金593.6万元,开展了扶贫、济困、助学等系列活动。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均衡。

一是大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2009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12.01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资金7.42亿元),改造校舍114万平方米,占全市校舍总面积的17.87%,超额完成与省政府签订的三年攻坚目标任务。

二是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已落实2010-2012年度市县地方配套资金6692万元(不含长垣县、封丘县)。

三是大力实施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农村初改一期工程总投资2795万元,共22所学校,所有项目已完成;二期工程总投资26442万元,共55所学校,目前正在实施中。

四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等。2011年,投资771万元,为28所市属学校安装了556套电子白板、短焦投影及多媒体教学机,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力量逐步均衡。

一是加大农村教师补充力度。2009年以来,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特岗教师,全部分配到乡镇以下学校任教。目前,全市留任及在岗特岗教师共计2302人。

二是积极开展支教、帮教工作。2010年以来,先后选派市属学校1335名优秀教师赴农村支教;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组织农村骨干教师到市区名校学习;组织名师工作站名师深入农村学校送课、听课、评课,年均送教下乡130余人次,每年受益农村教师3000余人。

三是开展多层次的教师业务培训。积极落实中小学教师国培省培市培计划,2009年以来,全市共培训教师7.3万余人次;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技能大赛,500余名教师在省以上技能竞赛、优质课等比赛中获奖;实施名师工程,共培养省级名师94人,我市名师占全省名师总数的8.3%(我市专任教师占全省专任教师总数的5.8%)。

(四)创新办学模式,促进校际间逐步均衡。

2010年以来,先后在市区成立了5对初中联合校(共10所),8对小学联合校(共14所);5个县(市、区)成立了18联合校,有效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缩小校际间办学差距,缓解择校矛盾,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认可。

(五)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2011年以来,共拨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公用经费5.27亿元;拨付两免一补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资金1.96亿元,各种资助实现了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应助尽助。

二是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2010年以来,全市共接收2.4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实现了应入尽入、同城同待遇。

三是支持特殊教育发展。投资1400万元,在长垣县、新乡县、获嘉县新建3所特殊教育学校,建成后我市每个县都将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确保三类残疾少年儿童都能就近入学。2012年秋季在市盲聋哑学校增设高中部,填补了新乡市特教学校没有高中阶段教育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