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大学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实现政校企三方共赢
开封大学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开封市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不断深化、丰富多元化校企合作形式与内涵。近日,学校的6个学院与尉氏县政府6家企业批量签署校企合作协议,点面结合,深度合作,实现政校企三方共赢,服务地方经济再创佳绩。
一、政府牵线搭台,探索政校企合作新思路
近日,开封大学与尉氏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尉氏县委书记范付中,县长韩治群,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黄文建,尉氏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尉氏县17个乡镇、产业集聚区和部分企业代表,开封市委人才办主任焦艳,开封大学校长拜五四、党委副书记储建新、相关部门负责人和6个学院的院长参加了签字仪式。开封大学的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财政经济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6个学院分别与河南千里机械有限公司、开封千里车轮有限公司、河南瑞发高压阀门有限公司、河南巴拉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福甬服装有限公司、尉氏福盛电子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协同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和共享制度,探索了政校企合作发展的新思路。
二、专业企业对接,拓展政校企合作新领域
开封大学建校30多年来,始终坚持“立足地方,面向基层,服务社会,辐射全国,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相关行业”服务定位,不断探索完善“就业、培养、招生”相结合、“生产、教学、科研”相结合“两个三结合”的办学模式,围绕开封市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化工、新材料、食品、纺织服装、光伏、木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整合、优化专业设置,切实增强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的适应度和契合度,为开封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开封市尉氏县近年来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中原经济区建设、郑汴一体化建设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工业和相关产业,已经形成棉纺加工、橡胶制品、机械制造、香精香料等支柱产业,尉氏县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首批产业集聚区之一,拥有数百家企业。开封大学开设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物流管理、服装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恰好可以满足尉氏县重点支柱产业对于人才、技术的迫切需求。在战略合作协议中,开封大学、尉氏县政府和重点企业进一步确定了就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育培训、文化交流、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展战略性合作,以建立长期、稳定、和谐的“政校企合作”关系。
三、“543”为支撑,构建政校企合作新模式
开封大学与尉氏县政府的合作,以“543”为支撑,即从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初级层面”,逐步推广到“五个共同”即共同研究市场人才需求与专业发展方向,共同开设“订单班”培养学生,共同进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挂职锻炼和培训,共同进行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共同建立教育基金等深层次的合作关系。通过多角度、深层次的校地战略共建合作和校企合作,实现了“四创新三共享”即创新学校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科技成果共享,培养适合现代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四、多方互利共赢,实现政校企合作新突破
开封大学与尉氏县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使校企合作取得了从点到面的新的突破,双方本着相互支持、优势互补的原则,主动合作,实现了互惠共赢、共促发展。开封大学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区域支柱产业和行业企业状况,充分发挥专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依托,为企业发展瓶颈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及人才支持,充分发挥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在经济建设中应有的积极的作用。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满足学生的职业期望,缩短了与职业岗位的适应期,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政府牵线搭桥,充分发挥了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发挥了企业的行业优势,也助推了地方支柱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了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赢。
(开封大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