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卫滨区以支教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时间: 2012-12-18 17:00 来源:   

    

近年来,卫滨区充分发挥城市小学及农村中学优秀教师的作用,建立了科学、有效、长期的市区对口支援农村小学工作制度,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领导,建立支教长效机制。该局成立了以局长为首的支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科学、有效、长期的市区对口支援农村小学工作制度,于2008年7月出台了《卫滨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关于市区小学及农村中学优秀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小学工作方案》(卫滨教〔2008〕86号),2009年8月转发了《新乡市教育局关于城市中小学教师申报中学高级和小学高级职称有关支教问题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卫教〔2009〕97号),使支教工作有章可依,调动了优秀教师参加支教的积极性,确保了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强化管理,为支教工作保驾护航。一是建立城区小学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一年制度。该局将支教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城区小学校长作为负责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优秀教师有序完成支教任务。规定不服从支教工作安排的教师不能评聘高一级教师职务。2008年至今共选派147名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二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中学教师到小学支教三年。2011年8月,该局出台优惠政策,规定凡是在当年主动申请到小学支教的教师,在评优评先中适当照顾,在职称评定时优先考虑。政策出台后,教师们踊跃报名,最终选派了9名教师分配到6所薄弱农村小学支教。三是送教下乡,支教形式丰富。该区教研部门组织曾获省市优质课一等奖的城区小学教师参加送教下乡活动,要求参加此种支教任务的教师,任现职以来每年送教下乡1-2次的,累计不少于三年,或累计送教下乡8次以上。四是落实新提拔干部锻炼政策。凡是新提拔的小学校长,必须先到农村小学任职,满三年后方可在城区之间交流。从2009年起,该区先后对21所小学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和交流,从城区小学选拔3名校长和5名副校长到农村小学任职,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五是严格监督考核。该局不定期到农村小学核查支教情况,在学年末对支教教师一学年的工作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教师,视为有支教经历,颁发相关证书。六是员积极创造工作件。该局在支教教师分配中既考虑农村学校教学需要,又考虑支教教师的生活便利,及时为支教教师提供办公、生活用品,支教教师满意度普遍较高。

——以点带面,支教工作硕果累累。一是农村学校生源逐年递增。李村小学2008年在校学生仅100多人,2012年达到近300人。贾屯小学2008年在校学生仅72人,2012年达到100人。二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贾屯小学以“体艺促发展,活动带质量”为特色打造品牌,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有家长看了孩子们表演的英语情景剧《新狐假虎威》后说:“做梦都想不到,我们贾屯的孩子能够用流利的英语表演节目,还表演得这么好!虽然我一句也没有听懂,但是,我知道孩子们听懂了,学会了!”三是促进了农村学校教学水平提升。支教教师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新的课程理念带到农村学校,也学习了农村教师不怕艰苦、默默奉献的精神。在金家营小学支教的刘继红老师实施高效课堂,每节课讲练结合,坚持堂清、日清、周清、月清的四清制度,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整体成绩。在八里营小学支教的常啸老师开展葫芦丝与合唱特色教学,有力地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李村小学2009、2010连续两年荣获全区教学质量进步一等奖,2012年又荣获了教学质量优胜奖;贾屯小学由过去的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全区正数第一,2012年还获得了全区“教学质量进步奖”。四是农村特色学校建设风生水起。贾屯小学校长闪郁琦是卫滨区通过自主报名、单位推荐、竞聘考试、综合考核等系列程序,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校长。她担任贾屯小学校长后,规范学校管理,培育优良校风、学风,为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她带领全体教师加强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利用作文园地、普通话一角、学生绘画作品、学生个性相片展示等让教室充满了文化气息;在校园里精心设计了文化板报,突出了时代特色,彰显了文化修养;绘制了近百米的文化墙,不仅美化了校园,还为学校节约资金数千元;倡导 “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理念,将贾屯小学打造成了“书香校园”。
该区自实施支教工作以来,支教教师脚踏实地,为受援学校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促进了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为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