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实施一周年"专题--济源
时间: 2011-07-27 08:56 来源:   

济源:创建教育强镇推进均衡发展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豫交界处,是全省唯一一个不带区、县的省辖市。2008年该市针对特殊的行政体制,实施了放权强镇战略,有针对性地下放发展权,最大限度地激活镇域经济的发展,使镇级财力有了很大的增强。该市教育局抓住这个有利机遇,积极开展教育强镇(街道)创建工作,目的是充分调动镇级政府投资教育、发展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其拉动作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记者从市政府了解到,为了把教育强镇(街道)创建工作引向深入,市政府办公室于2009年初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教育强镇(街道)的通知》,明确了教育强镇(街道)的指标体系,要求“确保镇(街道)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5%用于教育”,同时市委、市政府把教育强镇(街道)创建工作纳入对镇(街道)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并责成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进行全程督导。市委组织部也出台文件,规定:地方财政收入用于教育事业发展资金不足3%的,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年度干部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由于领导重视,政策到位,教育强镇创建工作在该市开展的如火如荼。2008年启动教育强镇(街道)创建工作以来,各镇、街道办事处以创建工作为载体,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2009年累计投入资金3147.25万元,占镇级财政收入的4.4%;2010年累计投入资金4038万元,占镇级财政收入的5.04%,思礼镇人民政府、沁园街道办事处、北海街道办事处成为该市首批教育强镇(街道),极大地调动了各镇(街道)创建的积极性,推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据了解,沁园办事处积极创建教育强镇(街道),2010年,投资300万元购置了65套多媒体、170台教师用笔记本电脑,装备了6个计算机教室,实现了“班班多媒体、师师计算机,生机比10:1”的目标。据统计,2010年该街道办事处投入教育发展的资金达487万元,占本级财政5%以上。
教育强镇(街道)创建工作促进了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有了显著的变革,特别是数学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原本生涩难懂的数学知识讲得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教师教得起劲,学生学得轻松。”王屋镇一中校长翟国喜对记者说。
    市教育局局长杜战儒告诉我们:“硬件建设和师资建设有机结合并同步推进,是教育强镇创建的关键点,只有继续加大投入支持教育发展,配套资金加强学校内部设施建设,全程支持教师专业成长,把农村学校建设得和城里学校一样,才能让孩子们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
 
 
聂婵娟
联系电话:03916610475    13523197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