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督”为先 多策并举“导”为重
——河南省三门峡市教育督导工作侧记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九日
近年来,位于豫西边陲的三门峡市,经济增长显著,教育发展迅猛,尤其是作为给教育事业保驾护航的督导工作更是锦上添花,大显身手。教育督导无疑为全市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督出了实效、导出了新法、创出了新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为此,《教育时报》、《三门峡日报》等新闻媒体都对三门峡教育督导工作作了专题报道。
该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一方面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严格实行责任目标,不断强化督导检查。切实以督导为手段,去评估、去督促、去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他们总体工作思路是:以“督”为先,以“导”为重。坚持督政、督学、督教,三位一体,多策并举;实施自评、复评、抽评,三评一贯,分层督导;严把细节、环节、终结,三节相扣,注重实效。
其具体做法是:1、坚持以督政为重点,教育督导成效凸显。自2005年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制度以来,该市政府教育督导团每年都对所辖县(市、区)政府教育改革与发展、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与管理、教育管理等六方面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同时,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督。
通过教育督导,各县(市、区)政府职责履行基本到位,健全了以财政拨款为主的教育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实现了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各项教育专项经费落实到位。仅以2009年为例,全市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总计达3.1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督导义马市特追拨教育经费1400万元,彰显了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2、坚持以督学为根本,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自1999年以来,该市每年都要对市级管理规范化学校进行督导评估。他们印制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七类不同性质学校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采取学校自评、乡镇复评、县级评估和市级抽评的办法,分层实施督导评估;自2007年起,他们又对市级管理规范化学校实行了“届满制”的管理办法,凡满5年的市级管理规范化基础教育类学校和年满3年的职业教育类学校均要实行届满重新评估,对学校管理出现严重滑坡的学校,将取消其市级管理规范化学校称号。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表彰了338所市级管理规范化学校,占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39%。通过督导评估,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工作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轨道,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3、坚持以督教为抓手,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从2009年起,该市又开展了敬业爱岗主题教育、校长讲校、班主任比武、创建星级科室、满意学校创建等五项活动(简称“五项活动”)。为了让“五项活动”卓有成效,教育督导部门以此为抓手,不断加大督导力度,制订了操作性强的“五项活动”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印制了“五顼活动”工作手册。通过对教育行政部门“五顼活动”的督导评估,全市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主要体现在五个提升:一是师德素质明显提升。涌现出了 “感动崤函•十佳人民满意教师”和3000名“岗位标兵”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二是校长治校能力明显提升。全市876所学校的1182名校长参加了不同层面的“校长讲校”活动,参与率达到100%。通过校内讲、乡(镇)讲、县级讲和市级讲,为广大校长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全面提升了校长的管理水平。三是班主任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多次举行 “班主任风采”演讲比赛和班主任专业理论知识考试,涌现出了600名“班主任标兵”,全市7000余名班主任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四是机关科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星级科室创建活动中均建立健全了岗位目标责任制、首问首办制、限时办结制等优质服务的长效机制。通过测评,全市100个科(股)室和67个中心校中,127个单位为四、五星级科室,超过76%。五是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提升。从市直属学校到各县(市、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班级文化、环境建设更加规范,育人氛围更加浓厚,机制建设日趋完善。2010年底,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家长代表对部分学校工作进行调研测评,满意率都在90%以上。
联系人: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严喜庆
电 话:0398-2816607 1393980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