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山阳区:教育督导催生校园文化璀璨之花
时间: 2011-01-24 16:24 来源:   

焦作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黄晓羽
 
校园文化建设是滋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山阳区以“校园环境美、学术氛围浓、各项制度完善、师生人际关系融洽”为目标,以教育督导为抓手,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有力推动全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狠抓经费督导,扎实推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容校貌,表现的是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因此,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山阳区通过督导各校经费投入,有效推动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区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累计已达200余万元,区属34所学校均达到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标准,5所学校被评为全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还有多所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校园文化建设,有力提升了全区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现在,全区各校在校园醒目位置,都布置有内容积极向上的文化标语、文化条幅、文化柱等装饰,让每个角落都有孩子能学习的知识,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在校园内开辟主题鲜明、思想向上的文化长廊和文化墙,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教室内的文化墙面、文化板报,内容以学生的书法、绘画、剪纸、手抄报、手工制作为主,黑板上方都有体现班级特色的个性化标语,营造出活泼、雅致的教室环境……如今,山阳区校园环境文化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育人氛围,实现了“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有文化、每一处景点都育人、每一寸土地都育人”的良好效果,进到山阳区的学校,就如同进入了艺术的殿堂,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
(二)狠抓过程督导,大力推进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载体。山阳区通过强化过程督导,使得全区校园精神文化活动顺利开展。一是结合“八荣八耻”要求,积极开展“感恩”教育。通过“感恩母亲,给母亲写一封信,为母亲洗一次脚”、“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感恩自然,爱我家园”、评选“感恩之星”等活动,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使学生懂得知恩图报,不忘国恩、党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养育之恩、帮扶之恩,进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使“感恩”之情生根,开花,结果。二是加强德育工作。全区各校充分发挥学校团队组织的核心力量,通过校会、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组织学习文件、法规、制度等,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明辨是非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三是开展养成教育。以“文明小使者”、“弯腰”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养成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使文明、诚实、礼让、守信等养成教育做到了日常化、规范化。四是强化学校“三风”(即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各校利用广播室、黑板报、宣传窗等各种宣传载体,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增强教师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重视纠正学生不良习惯,同时积极开展远离“两厅一吧”签名宣誓活动。这些活动有效促进了各校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浓厚的学风的形成。
    (三)狠抓活动开展情况督导,确保全区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进行
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山阳区通过对各种活动开展情况的督导,推动全区各学校文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督导中,山阳区要求各学校的活动开展要做到“五有四定三落实”,即有计划、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有安全保障;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落实经费、落实器材、落实责任。
“当世楷模谢延信,诚信守诺三十年,大孝至爱美德传,无私奉献正气扬……” “绿色童谣伴我长,八荣八耻记心上,热爱祖国勤学习,崇尚科学为第一……”这是山阳区东环路小学学生创作的童谣。东环路小学根据小学生的语言特点,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在全校开展了新童谣创作征集传唱活动,积极引导孩子们进行新童谣创作。新童谣内容轻松、活泼、健康、向上,取代了那些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灰色童谣。近年来,东环路小学编辑学生创作的《新童谣集锦》共三部。在教育督导的有力推动下,类似东环路小学新童谣创作这样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文化活动在山阳区开展得如火如荼:解东一小“文明小使者”活动、解东二小的学唱戏曲、光亚学校的手工制作、龙源湖学校的独轮车表演、冶金建材技校的感恩教育、焦东路小学的“童心悦读”、万方学校的师生共读、龙源湖学校的师生共写等等,各学校的文化活动是百花争艳,一片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