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

2010-10-30 14:36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部

 

发布会现场。(张珏瑛 摄)

  [ 新闻办新闻局局长、主持人 郭卫民 ]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是星期天,对大家赶来出席新闻发布会,表示感谢。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也关系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未来,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今天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我们很高兴请来了《规划纲要》工作小组的工作单位: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领导出席发布会,他们是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先生,他也是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副组长兼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先生,他也是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副组长;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先生,他也是规划纲要工作小组成员;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先生,也是规划纲要工作小组成员;还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先生,他也是规划纲要工作小组的成员。下面我们先请袁贵仁部长做介绍。

  [ 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 ]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向大家一年多来对规划纲要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按照中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要求,规划纲要文本从今天开始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昨天,温家宝总理在和网友交流时,已经说到这一点。下面,我就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首先,介绍一下征求意见稿形成过程。

  [ 袁贵仁 ]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这次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于2008年8月启动。胡锦涛总书记非常关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深入大、中、小学校调研。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组长,先后发表两篇重要文章,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在规划纲要工作小组组长刘延东国务委员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 袁贵仁 ]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组织教育等多领域专家、学者开展重大战略专题调研,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社会研究机构进行平行调研,委托有关国际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去年1月上旬至2月底,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界人士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三是反复论证修改。文本初稿形成后,数次在较大范围征求意见,共收到近5000条意见建议。文本前后进行了约40轮大的修改。

  [ 袁贵仁 ]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组织教育等多领域专家、学者开展重大战略专题调研,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社会研究机构进行平行调研,委托有关国际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去年1月上旬至2月底,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界人士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三是反复论证修改。文本初稿形成后,数次在较大范围征求意见,共收到近5000条意见建议。文本前后进行了约40轮大的修改。

  [ 袁贵仁 ] 教育既十分重要,也十分复杂。面对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千头万绪中理清思路、在千差万别中寻求共识,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思想基础,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制定规划纲要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努力把握新时期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体现雪中送炭;立足基本国情,统筹考虑教育改革发展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贯彻改革创新的主线,既致力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重大措施,又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精神,支持和鼓励各地各学校大胆试验,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既与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相衔接,又与科技、人才等中长期规划相协调。

  [ 袁贵仁 ] 其次,介绍一下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 规划纲要除序言和实施外,分为四大部分。主要内容是: 确立战略目标。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具体表现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提出工作方针。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其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工作重点,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实现重要任务的两大重要保证。

  [ 袁贵仁 ] 明确三大任务。为实现“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设计了发展、改革、保障三大任务。一是6项发展任务,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别是强调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二是6项改革任务,即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三是6项保障任务,即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推进依法治教、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 袁贵仁 ] 最后,谈一下征求意见的期望。 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是征求意见形成的基础。目前,征求意见稿肯定且还有不少不足之处和不够深入细致的地方,仍然需要社会各界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愿和大家一道,共同为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真正管用的规划纲要而努力。 今天是元宵节,祝大家节日快乐,给大家拜个晚年。下面我和在座的规划纲要工作小组的几位同志愿意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谢谢大家!

  [ 主持人 郭卫民 ] 下面进入提问阶段,提问的时候还是报一下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另外,出席发布会的记者人数比较多,大家提问数量做一控制。开始提问。

  [ 中央电视台记者 ] 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请问如何理解这个工作方针?这次《规划纲要》是改革与发展的规划纲要,它的改革和创新在什么地方呢?谢谢。

  [ 袁贵仁 ] 谢谢,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刚才他提出了我们这次《规划纲要》设计的工作方针,应该说确定工作方针是《规划纲要》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是今后十年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思路和重大任务,也是教育系统今后十年工作的共同遵循和指南。工作方针一共是五句话,20个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育人为本。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教育系统内的根本要求,它强调的是学校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要为全面发展服务,通过为全面发展服务来激励为社会发展服务。要求学校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袁贵仁 ] 第二部分,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是围绕育人为本这一核心的两大工作重点,教育公平应当说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它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每个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应当说这么多年来教育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还有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这应当说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 袁贵仁 ] 另外一个重点是提高质量。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事业,才有一流的国家。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始终抓住教育质量这个关键,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明确教育质量标准,健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把我们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这两个工作重点,如果说教育公平主要解决的是“有学上”,那么教育质量主要解决的是“上好学”,这两件工作应当是下一个时期,今后十年我们工作的两大重点。

  [ 袁贵仁 ] 如果说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育人,具体的两项重点工作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靠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教育优先是我们国家确定的重大战略方针,因为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事业。要提高质量、要促进公平,都需要各地党委、政府和全社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规划时做到教育规划优先,在投入中做到教育投入优先,在各项资源开发中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优先的地位。没有这个优先战略地位的确立和全社会的支持,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都难以实现。

  [ 袁贵仁 ]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优先地位的确立还不能保证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需要教育内部深化改革,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创新我们的教育模式,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这两件事情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说优先发展强调的是全社会对教育的大力支持,那么改革创新着力强调的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如果说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两者缺一不可,那么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两个一个都不能少。没有全社会的优先地位,教育要想优先发展是很难的;有全社会的支持,没有教育系统自身的改革也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把这两个看作是促进公平、保证质量的两项重点保障条件。

  [ 袁贵仁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如果从大的方面来说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要全面地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这是从横向来说。从纵向来说,就要遵守上面所说的20字工作方针,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是这两条线来推进。这是我想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 袁贵仁 ] 第二个问题,刚才这位记者问到这次在规划纲要中如何体现改革,或者说这次我们设计改革和八五年、九三年、九九年几个大文件中的改革出台相比,有些什么新突破。第一,我们这次特别突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因为三十年来,我们国家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改革开放,也就是说教育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教育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现在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要求,群众新的期盼,我们要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仍然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所以这次《规划纲要》在标题中就明确地标示出来,这个纲要是发展的规划纲要,也是改革的规划纲要,所以叫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袁贵仁 ] 另外一点,说明这次我们特别重视的原因,在20字的工作方针中,我们把教育改革创新作为重要内容,作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总理讲的,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和过去的不同,就在方针里面、在标题里面,我们明确地强调改革的重要性。

  [ 袁贵仁 ] 第二点,我们这次特别强调了教育改革的系统性。三十年来我们进行了很多次教育改革。最早的恢复高考制度,大规模培养留学生,应该说在八十年代是走在全国改革开放之前的。现在到了新阶段,我们需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所以我们这次特别强调了教育改革的系统性。因为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其他改革配套,否则的话就很难推进。我们说进入深水区,大概主要是这个方面的原因。

  [ 袁贵仁 ] 这次我们在《规划纲要》中,涉及到改革的六大任务,这六大任务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家知道人才培养体制和考试招生制度连在一起的,考试招生制度不改革,人才培养制度一样难改革,三是学校制度改革,四是办学体制改革,五是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制度改革是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管理制度改革强调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学校制度强调的是学校内部的关系。开放也是改革。具体来说,我们想通过开放促改革,所以我们是整体设计了六项改革。应当说教育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这六项是周延的,都不会在这六项之外。

  [ 袁贵仁 ] 我特别要强调的是,这次改革与过去改革相比,我们推行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我们一般强调管理的改革,从外部讲,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府和学校的关系。我们觉得到了现在这种程度,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这是我们的根本任务。我们首先从这里抓起,凡是阻碍人才培养的,我们都应当改革,所以这次的位置排序是先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说起,然后是考试招生制度,再次是学校制度、管理制度。所以这次我们特别强调人才工作放在首位,凡是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坚持;不符合的就要改进。这是我想强调的第二点。

  [ 袁贵仁 ] 第三点,我想这次的特点就是注意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因为随着改革的深入,共识度会越来越低,因为它既涉及到观念,涉及到体制,还涉及到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充分注意到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因此在这次《规划纲要》里面,我们从两个方面设计了改革的推进策略。一是自下而上,鼓励支持各地各校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推广。第二是自上而下,因为有的改革一个学校、一个地方做不了,它需要整体设计,全国统一考虑。因此我们强调了试点先行,逐步推广。这是第三个方面。

  [ 袁贵仁 ] 第四点,我们注意到重视教育改革的协调性。改革需要统筹考虑、分步推进,先行试点,动态调整。随着这次改革的顺利推进,我们在文本里写到成立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目的就是要完整地设计、扎实地推进,不断地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还强调了今后十年每年都要制定教育改革年度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地往前推进。同时我们还强调加大改革的投入,过去我们投入主要在发展方面,到了现在这种程度,如果按照原来的模式和体制,我们加大投入可能是事倍功半。我们需要用新的体制推进事业的发展,因此改革也需要加大投入来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 袁贵仁 ] 由于改革的艰巨性和协调性,所以我们这次文本里面专门设立了十个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我们主要是想保证改革正确的方向,坚持改革政策的协调性,努力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谢谢大家!

  [ 凤凰卫视记者 ] 袁部长,有两个问题想请教您,第一,我看纲要里写到2012年我们教育经费支出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4%,请问如何保障?而且现在学校乱收费的现象严重,如果加大投入,学校的费用会不会下调?第二,昨天温家宝总理在线交流的时候说,他觉得大学不应该设立行政级别,大家都认为现在大学教师普遍的官僚化严重,您认为最近会不会出台取消行政级别的措施,或者近期有什么政策的考虑?谢谢。

  [ 袁贵仁 ] 第一个问题涉及到教育投入。我想,学东同志会说的更全面。

  [ 财政部副部长 丁学东 ] 我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自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4%的目标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这次《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当中明确提出到2012年要实现4%的目标,围绕这个话题,我想讲三句话。

  [ 丁学东 ] 第一句话,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不断增加。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在国际上通常用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来衡量。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从4000多亿元增加到9700多亿元。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14.9%提高到16.3%,这一比重已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目前,教育支出在我国财政支出当中,按比重算,它是第一大项。

  [ 丁学东 ] 2004年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几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我列举一下,至少有四件事,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完成这几件大事都是要花钱的,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自豪地说,这几年是我国教育经费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我国教育事业进步最快的时期之一。

  [ 丁学东 ] 第二句话,我们对实现4%的目标信心很大,同时感到难度不小。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3.7%,占GDP的比重从2.79%提高到3.48%,年平均提高0.17个百分点。这一比重逐年有所提高,有助于我们增强完成4%目标的信心。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实现这一目标难度不小,因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既取决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这就是反映一个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同时,它也取决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我国2009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20.4%,这低于各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这也制约了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的进一步提高。

  [ 丁学东 ] 同时,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求财政重点保障的,包括教育、农业、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点支出项目比较多,而短期内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实现4%的目标还需要各级政府作出艰苦的努力。

  [ 丁学东 ] 第三句话,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4%的目标。从今年到2012年,还有三年时间,实现4%的目标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一是增强公共财政有效财力,今后几年我们要加强税收征管,大力推进税费改革,保持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为4%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财力基础。二是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年初财政预算安排中,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教育投入,在年初财政预算安排中,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都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还要根据财政超收的情况追加教育经费,要向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三是大力筹措其他财政性教育资金,通过采取足额增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等措施,逐步建立政府多渠道筹措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长效机制。四是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坚持开源节流并重,一手抓增加投入,一手抓资金管理,坚持勤俭办教育的方针,坚决反对各种铺张浪费。要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让增加的投入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总之,我们将通过以上各项措施来努力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的目标。谢谢!

  [ 袁贵仁 ] 这位记者朋友提到,昨天总理在和网友们交流时所说的话,我们看到了,也认真地学习。实际上总理的这个教育思想,不是在这次网友交流中第一次提到,他在很多次座谈会上都反复强调了这点。我们在研究和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时候,对怎么解决这一问题,也经过了深入地调研思考,提出了应对的方法思路。《规划纲要》中有一句话,“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我想,这个意思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对总理这一指示的贯彻落实的考虑。这是目标。一是我们想建立起一套新的,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然后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的倾向。

  [ 袁贵仁 ] 行政化管理倾向有两个方面,一条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另外一条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这两个方面是两个不同的角度。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我们在文本中设计了要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因为我们现在强调转变政府的职能,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的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这首先要把责任划分,哪些是政府的、哪些是学校的,来推进学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政府来说,需要做什么,我们在文本中特别强调,要改变目前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模式。改用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正确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对学校来说,行政管理是必要的,但不必要的干预是不必要的。这是我们从政府如何更好地管理学校来考虑。从学校内部说,也有行政管理的问题,看到有的媒体上在说学校的行政管理倾向,我想这主要是高等学校更突出一些,我们在文本中提出公办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的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这是我们的基本制度。

  [ 袁贵仁 ] 同时我们要发挥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还提出了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我们还特别强调,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的建设,还要注意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这些都是要减少、淡化学校的行政化管理色彩,同时又要加强和完善管理。我们在大学的管理中还提出要加强章程建设,实行依法治校。章程里要明确各个方面群体的权利和应负的责任。我们强调通过章程建设,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我们还提出鼓励和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决策咨询,帮助学校更好地依法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应当说,这些方面都有所考虑,但这个事情像我刚才所说,要随着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随着适合学校特点的制度和政策的健全来逐步推进。谢谢!

  [ 人民日报社记者 ] 袁部长,各位负责人,上午好!大家知道,教育改革曾经领我国社会风气的先声,1985、1993、1999年,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分别出台和制定了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定和意见,对于这次指导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社会各界充满了期待。能否请哪位负责人简单展望一下,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的前景。谢谢。

  [ 袁贵仁 ] 请发改委朱主任回答。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 朱之鑫 ] 谢谢你的提问。我想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既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积极的目标,也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在整个起草的过程中,四个方面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第一,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这是它的普遍性。第二,教学的方法,体现了它的改革和提高质量,就是因材施教。第三,教育的内容,要体现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更强调的是德育优先。第四,教育的结果,体现了人尽其才的目标。这样就为我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包括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朱之鑫 ] 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到了2020年,我想未来大家在两个方面将有明显的感受,一是惠及全民的、更高水平的、更加公平的普及教育。到了那个时候,幼儿的入托可能不像现在这么难,义务教育可以全面地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普及率可以达到90%,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要达到40%,向普及化迈进。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新增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比现在要提高一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1.2年,要比现在提高1.7年。整个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将比目前翻一番。我也可以给大家报告一下,目前我们有大学学历的是9830万人,翻一番就是2亿人,大家想一想,2亿人口具有大学学历,在全球将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 朱之鑫 ] 二是明显感受整个教育质量将会普遍提高。我这里所说的教育质量不是指考试分数,而是通过学习,提倡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改革我们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社会,在实践中“三个学会”,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从而全面提高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概括起来,到了2020年,我想有四句话,各级教育的普及水平更高,老百姓受教育的机会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的体系更加完备、更加灵活。谢谢!

  [ 香港文汇报记者 ]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目前中国的国策,教育系统也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能否谈一下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和部署的认识,谢谢。

  [ 科技部副部长 曹健林 ]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国家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这些规划都是互相配套支持,您刚才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2006年我们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个科技规划纲要里明确提出,教育和科技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百年大计,人才是创新的关键。下面我想结合两个规划的关系,从三个方面谈谈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的意义。

  [ 曹健林 ] 首先,我要指出,这两个规划对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给予了高度重视,因为高校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还是我国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高校在我国的科技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已经成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这里有一组科技部统计的数据,在中央政府2000年到2009年的中央政府的科技计划中,高校共承担了约2.8万个项目,获科技经费总额大约是277.5亿元,占中央政府国家科技计划总经费的四分之一略强一点,占25.7%,而且这一数字在近几年还有明显增长的趋势。比如说在其中的基础研究部分,我们叫“973计划”或者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中,高校承担的比例就超过了50%。而且我还想补充一点,这里给出的几个数字都是中央政府,实际上各地的地方政府也有一大笔研究经费支持高校。

  [ 曹健林 ] 第二,我们的新一轮规划纲要对建设高水平的高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说在这次教育规划纲要中,我们提出到2020年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这些高校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还充分肯定了高校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中的重要性地位,并且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使我国一批特色重点学科成为创新的基地和平台。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我们目前已经依托高校组建了13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有其他科研技术条件平台子项目30多个,这也在国家相应的建设中占非常大的比例。

  [ 曹健林 ] 第三,在我们的有关规划中,在科技规划和教育规划中都提出了大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发展,我们在教育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了要增强高校社会的服务能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高校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目前在我们国家的高新区,在我们国家的许多地方都建设了大学科技园、企业孵化器等等。按照新的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推动高等院校与产业界、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围绕企业需要推进技术创新,提供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发展。 总之,高校具有教育和科研的双重职能,通过不断地改革与发展,将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谢谢!

  [ 主持人 郭卫民 ] 最后一个问题。

  [ 新京报记者 ] 我们知道教师非常重要,温家宝总理也曾经说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过去的几年,国家在教师建设方面,推出了像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岗计划等一系列措施,现在的纲要我们在教师建设方面还有那些重要的措施,如果今后正式的版本出台之后,有什么措施能够保证它?谢谢。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王晓初 ] 我来回答您的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刚才这位记者讲到,家宝总理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我们国家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约占我国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三分之一。规划纲要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的首要任务,并且明确提出了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家的目标任务。

  [ 王晓初 ] 纲要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评价的首要内容。第二,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的体系,优化队伍结构,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对中小学来讲,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职业院校来讲,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对高校来讲,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第三,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要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学习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通过深化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岗位绩效工作制度,落实倾斜政策,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目前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绩效工资已经落实到位,同时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从教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施倾斜政策。我们还要落实和完善教师的社会保障政策,要大力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 王晓初 ] 第四,健全教师的管理制度,刚才提出要严格教师资格制度,制定教师资格标准,要深化教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实施公开招聘,完善流动退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求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例如,纲要里明确提出要求,要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院校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另外,还要制定和完善教师编制标准,加强对校长的管理,促进校长的专业化,提高管理水平等等。主要措施就是这些,谢谢!

  [ 袁贵仁 ] 谢谢主持人。最后再次向新闻界的各位朋友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在元宵节这个中国的传统佳节的时间里,牺牲了和家人、亲朋团聚的机会,来出席这场教育规划纲要的新闻发布会,也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目前,我们国家经过60年,特别是30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我们现在正在开始一项伟大的工作,就是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应当说,由小变大,非常不容易;由大变强,改变目前我们这种“大不强”的局面,更加艰难。应当说,实现十年的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教育部一定会竭诚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同时也真诚地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更多地关心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教育规划纲要这次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做好。谢谢诸位。

  [ 主持人 郭卫民 ] 这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