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黄晓羽
近年来,孟州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严格按照焦作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要求,以教育督导为推手,确保了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有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公平。2009年该市被评为“河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单位”。
一、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一)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按照《孟州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009—2011年规划》要求,三年内对全市69所中小学194栋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拆除重建,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综合防灾能力,规划新建和加固面积达206163平方米,规划总投资11425万元。近三年来,已投入资金3607万元,对37所薄弱学校校舍进行维修、改造和扩建,面积达58200平方米。
(二)加强薄弱学校功能室和场地建设。2007年至2009年该市共投入资金571万元用于薄弱学校体卫艺器材的配备和场地建设:新增钢琴45架,五线谱电教板18个,15所学校音乐器材达到一类配备标准;全市学校音美器材配备已基本达二类标准以上;投入10万余元对20所初中卫生保健设施进行完善,新装备中心小学卫生保健室11所;投入400余万元对20所中小学体育场地和11所学校食堂进行了建设改造。
2009年,该市投入资金448万元进行图书室、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目前,全市城区及乡镇政府所在地14所小学和13所初中的教学仪器配备已全部达到一类标准,其余小学和初中都已达到二类标准。所有中小学图书馆藏书均达到教育部《中小学图书规程》中规定的二类以上标准,其中76%以上的学校达到一类标准。
(三)积极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孟州市先后投资1500余万元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目前,全市中小学已建成计算机教室85个,装备计算机3150台,多媒体教室248个,教学光盘播放教室117个,卫星教学收视教室96个,覆盖到所有初中、成建制小学和教学点。从今年起,该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市中小学“班班通、堂堂用”,从而确保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二、建立教育资源均衡机制,加快薄弱学校发展
为加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城乡间、校际间办学差距,该市建立起教育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机制,促进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发展。
(一)建立财力资源均衡机制。制定了《孟州市加强薄弱学校改造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长效机制项目重点安排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剩余经费全部拨付薄弱学校使用,且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全部用于薄弱学校改造。近三年安排的22个长效机制项目中20个放在了农村学校,投入资金1165万元;2007年至今,公用经费和教科书结余资金700万元全部拨给薄弱学校使用,其中校舍维护和图书、仪器补贴资金600万元,信息技术教育补贴资金100万元。
(二)建立人力资源均衡机制。该市出台《关于教育系统在编教师内部调配的实施意见》,对教师流动进行规范,“新招聘教师一律到乡镇任教”,近年该市新招聘的437名学历高、观念新的年轻教师全部充实到师资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任教,并先后安排80余名城镇骨干教师和12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农村相对薄弱学校交流、支教,提高了农村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建立物质资源均衡机制。全市统一招标购置的教育技术装备优先配备给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以提升其教学装备水平。
三、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
对于外来农民工子女、“三残”儿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该市积极采取措施,依法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
(一)完善制度,妥善安排外来农民工子女就学。为解决好外来农民工子女就学,保障他们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力,孟州市制订了具体方案,规范和指导这项工作的开展。目前该市共接纳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869人,全部就近安排到公办学校学习,并享有同其他学生一样的待遇。
(二)加大扶持力度,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该市投资200余万元异地新建了孟州市特教学校。2007年率先对特校学生每生每年补助1360元,实行全免费教育,并向特别困难的学生发放650元生活补助。作为全省5家之一的国家级“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单位”,该市在积极办好特教学校的同时,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在5 所随班就读学生相对集中的学校设立了资源教室,配备了教具、学具、图书资料,配置了多功能健身器等康复器材,促进了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三)实施关爱行动,温暖“留守儿童”。为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家庭管理带来的问题,从2007年5月起,该市开始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印发了《孟州市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意见》。市五大班子和各乡镇办事处、局委主要负责同志每人认领资助了一名留守儿童。教育部门还开展了“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组织教师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父母,动员有条件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关爱行动”使学生在校暖了心,使家长在外安了心,促进了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