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创设优良的教育发展生态
时间: 2010-04-08 08:48 来源:   

焦作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黄晓羽

 

2009年,焦作市政府教育督导团高擎创新大旗,大兴实干之举,不断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大力创设教育发展优良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态,有力推动全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多策并举,大力创设教育快速发展的政治生态

教育发展的政治生态是当地教育事业能否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去年以来,焦作政府教育督导团始终把优化教育发展的政治生态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多策并举,创建焦作教育优良的政治生态,为焦作教育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一是《焦作市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行为实施问责办法》顺利出台,为焦作义务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制度保障。问责办法》明确了问责的对象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及主管义务教育工作的领导,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直接责任人,详细列举了四大类22项需要问责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强调了各问责主体的工作职责,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履行好自身义务教育工作职责提出了鲜明的法律依据。《问责办法》的出台,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督促各县市区政府依法履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职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我市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先、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大胆创新,这在全国地级市中尚属首家。

二是创新督政方式方法,确保教育督政结果的公平公正。我市首创了“信息参数密封,结果公开生成”的办法,解决了全国普遍存在的督导结果公正性遭质疑的问题,被省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结推广。对县级政府部门的评估,实行现场提问、现场打分,既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又突出强调各单位发展教育的职责和义务;聘请外地会计师评估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今年从三门峡市聘请两位会计师,专门负责对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增加评估技术含量,避免人情干扰,杜绝弄虚作假,确保评估数据和结果的真实有效为保证督导检查的公平公正;邀请各县市区教育局的纪检书记轮流担任特约监督员,对督导检查工作的程序和数据采集等重要环节进行严格监督。

三是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加强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和教育发展情况的日常随机监督、指导。根据各县市区行政区地理位置和学校分布,我市将6县(市)5区及市直学校划分为4个市级督学责任区选派四名市级督学作为各责任区的责任督学,负责安排所属责任区的市、县督学开展督导和调研活动,构建起严密有效的督导网络,为我市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二、创新机制,努力创设教育内涵发展的文化生态

教育发展的文化生态,是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机制性保障。我们通过构建、完善焦作教育的诊断、激励和导向机制,大力优化焦作教育内涵发展的文化生态。

一是素质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成功破题,初步构建起焦作教育发展的诊断机制。经过多年精心筹备,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出台了《焦作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方案(试行)》,制定了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等监测细则,焦作市素质教育质量监测工作首先从社会最为关切的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入手,开展了2009年全市中小学生身体心理监测工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方向引领。

二是继续精心组织全市教育质量奖评审,不断完善焦作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由政府每年筹集千万元设立的教育质量大奖,是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大举措,是引领我市教育内涵发展的一项强大的激励机制。为使教育质量奖能够真正起到激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干事创业、争创佳绩的积极作用,在去年的教育质量奖评审中,确立了突出质量主题,推动教育公平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了奖项设置,通过严格把关,认真评审,媒体公示,社会监督,顺利评选出了教育发展奖、县市区办学水平奖等五大奖项及375名突出贡献奖励获得者,于2009522隆重召开了表彰大会,市委书记路国贤,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等五大班子主要领导全部出席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代表颁奖,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震动,全市广大教职员工倍受鼓舞。

三是深化办学水平评估,建立学校内涵发展的导向机制。以学生的全面成长为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使政府、社会、学校树立素质教育思想的引领作用,使教育督导成为焦作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建立起有效的教育发展导向机制。精心制定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等五个学制的办学水平评估方案,组织对全市中等以下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综合办学水平进行检查、评估,促进了全市学校管理水平、办学水平全面提高。

三、重拳出击,着力创设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生态

针对群众反映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多次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办学行为等专项督导,强力解决老百姓关注的教育民生问题,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全面优化焦作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生态。

去年以来,重点实施了普通中小学招生、城区学校大班额、规范办学行为等专项督导。通过坚持不懈的连续督导,

一是各校作业登记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有效减轻学生负担。通过建立并实行由班主任负责牵头协调,各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的作业登记制度,规范了作业管理,有效的控制了学生的作业总量。

二是全市学校作息时间得以规范。对非寄宿制学校学生到校、上课及离校时间,寄宿制学校早、晚自习及上课时间等都做出了规定,有效维护了正常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秩序,促进了公平、健康竞争环境的构成。

三是有效推动了普通高中“分配生”制度的落实。规范了招生秩序,较好遏制了择校现象,落实了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引导学生合理分布,有力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

四是各学校实现了均衡师资,均衡编班。杜绝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重点班的现象,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行为,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治理,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均衡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五是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特困家庭子女以及残疾儿童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按照属地管理、就近入学的原则,做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零门槛,简化入学的各项手续,实现了进城务工子女享受与当地居民子女同样的就学待遇。通过建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金”、实行残障学生“零缴费”就读,实施“两免一补”、开展“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等活动,健全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的就学制度,不让一个家庭困难的孩子因贫困而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