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区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而言,2007学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第二轮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经过对20所中小幼学校的督导试点已全面铺开,学校要围绕发展计划确定的办学目标制定学校自我评估指标体系是督导评估对学校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新区新一轮学校发展计划进入关键阶段,每所学校都必须对今后四年的发展战略目标进行理性思考,以便为转变管理思想、凝聚各方共识、分析诊断学校存在问题、帮助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校发展计划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在新一轮学校发展计划中的业务指导作用,推进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
一、提高认识,形成指导学校发展计划的几点共识
学校发展计划充分体现着学校在四年期间的发展之“根”,是学校发展之“魂”——办学理念的支撑系统。因此,我们在指导学校发展计划伊始,就形成了以下共识:
首先,明确学校制定发展计划的意义与要求。学校发展计划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是学校自主发展的蓝图,是师生、家长共同愿景的表达,是学校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学校自我评价的一把尺子。一般而言,学校发展计划应包括背景分析、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实施要点与保障机制。其中,背景分析(含学校概况、内部分析、外部分析)是发展基础;发展思路(含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办学目标、实验项目)是发展灵魂;主要任务(含学校主要发展领域的目标与措施)是发展重点;保障机制是发展条件;监控与评价是发展成效。
其次,了解学校发展计划制定的背景和过程。制定学校发展计划的内在价值不在于文本本身或应对评审、督导、上级检查,而在于通过计划制定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明确目标与行动纲领。一般来说,学校计划是一个过程,包括检查(分析)、设计(制定)、实施(操作)和评价(监控)等四方面。同时,学校计划文本没有统一格式,主要回答:目前学校在什么地方?希望到达什么地方?怎样到达目标所在地?怎样知道已到达目标所在地?正在做的事情效果如何?
第三,掌握指导学校制定发展计划的程序与方法。主要包括:对尚未制定学校发展计划的指导重在计划制定的目的、意义、程序和方法,同时可适当对学校现状进行共同分析;对已提出学校发展计划初稿的指导要采取“一读、二听、三议、四参谋”的策略;认真阅读学校发展计划初稿文本,提出需要调整、补充、完善的地方;认真听取学校发展计划制定的背景和过程,了解学校领导对学校未来发展真实的想法;与学校领导共同讨论对计划文本需要调整、补充、完善的地方,重点放在对学校背景分析、发展目标表述以及发展项目选择上;根据自身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对学校实际的了解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等等。
二、采取多种途径,对学校发展计划进行有效指导
我们以创建学习型组室为契机,以“在研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创新”为主题,发扬“敬业勤奋、团结和谐、廉洁自律、开拓进取”的光荣传统,通过以下多种形式来有效指导学校发展计划工作:
首先,注重做好文献资料收集,聚焦学校发展计划。我们围绕学校发展规划的内涵与背景、制定与实施以及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发展自我诊断三个主题,对近年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文献整理,使基层学校和全体督学一起了解学校发展计划情况,为制订与指导学校发展计划提供必要的准备。
其次,开展学校发展计划专题研究。主要包括:学校如何制定发展计划、对一份好的学校发展计划的认识、学校发展目标分解浅析、对学校发展计划中目标制订的几点思考,等等。我们认为:学校制定发展计划需要对学校自身的优势、不足以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进行详尽、有效、全面的分析;计划确立的学校发展目标一定是可分解、可检测、可实现,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确定素质教育实验项目与学校各领域发展的任务;要把监控与评价列入学校的计划之中。因此,一份好的学校发展计划应具有以下要素——主题鲜明、基本要素齐全以及这些要素之间具有合理性。其中,目标群的架构与分解在学校发展计划中最为关键,主要包括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分类(领域)目标和阶段目标四部分。
第三,积极与学校就发展计划进行对话。在教育署层面上,我们以讲座辅导形式,与学校校长就学校发展计划展开互动,探讨目标链在发展计划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参与相应的多场学校发展计划论证会,对职校、中学、小学、幼儿园的计划文稿进行点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结合对凌桥中学、杨园中心小学、顾路幼儿园等12所学校的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对这些学校的四年发展计划进行分析。
第四,发挥资源优势,深化结对工作。督导室支部与六团中学支部结队工作始于2004年。为推进结对工作深入开展,支部本学期初与六团中学制定了《督导室与六团中学支部结队方案》,参与与支持学校设计新四年发展计划。双方多次就学校发展计划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发展目标、关键项目、提炼主题、背景分析、办学理念、目标分解等方面达成共识。目前,六团中学四年发展计划已形成文本,有助于学校总结与提炼办学经验,进一步提升办学品位。
|